【城市休閑】精雕細琢:打磨木之時光
精雕細琢:打磨木之時光
琢藝坊店主指導顧客制作木藝品書簽
手做書簽
打火機
手作木馬
麋鹿燈
掃碼看視頻
木藝制作是一門傳統又古老的行業,在過去很多年,傳統木匠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近年來木藝工坊卻以獨具特色的體驗消費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同時還有閨蜜、情侶前往體驗木藝慢時光。
福利來了:
DIY麋鹿燈:原價139元,本報粉絲福利價128元
DIY書簽:原價98-118元,本報粉絲福利價88-100元
DIY梳子:原價128-175元,本報粉絲福利價118-150元
走進琢藝坊,享受慢時光
喧囂的都市生活,讓越來越多人倍感“壓力山大”,而讓時光慢下來,是很多人共同的期望。在蘭州文創大廈3樓的琢藝坊,也許能讓你享受到不一樣的慢時光。
這是一間大約70平方米的木藝工坊,一眼望去,皆是木藝品:戒指、手鐲、梳子、簪子、鋼筆、木藝燈具、各類小掛墜……每一件都讓人愛不釋手。最讓人欣喜的是,這些木藝品都可以在這里親手制作。
從一塊木頭到一件藝術品,自己制作的過程,也是尋找心靈安靜的過程,更是一次讓自己獲得滿足感的體驗。在琢藝坊一個高高的架子上,擺滿了制作木藝品的原材料,光是不同品種的木頭,就足以讓你眼花繚亂。
一塊塊原生態的木頭,如何變成一件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簡單的物件,可能一兩個小時即可制作完成,而復雜的則需要經過切割、構圖、打磨、上油等較為繁復的制作過程,總體來講,難度不大,即使是木工零基礎的人,也能很快上手體驗。”琢藝坊的主人樂樂說,“顧客只要選擇好木料,我都會指導他們自己動手完成木藝品。很多人一回生兩回熟,漸漸愛上木藝,現在已經成了店里的常客。”
記者注意到,在琢藝坊獨具特色的體驗消費模式吸引下,有家長帶著孩子的,還有情侶、閨蜜相伴前往的,他們仔細地雕琢著手里的木藝品,或繪畫,或打磨,或雕刻,時間似乎靜止了下來。
與木相伴,傳播木藝文化
“我最初看好木藝工坊,完全是因為個人喜好,后來去外地進行專業學習后,就下決心自己創業開了這家店。”樂樂一吐創辦琢藝坊的初衷。
俗話說:“人巧莫如家什妙”,琢藝坊里的工具看得人眼花繚亂:曲線鋸、三倍速鋸、手捻鉆、游標卡尺、黃金銼、什錦銼、雕刻刀具等等,應有盡有。
“用古老的技藝,親自動手制作木質手工藝品,相較機器制作多了一份感情、一絲溫度,也讓動手制作的人多了一份滿足感。這樣帶著感情制作出來的木藝品,無論是自用還是送人,都是一件非常別致的禮物。”樂樂告訴記者。
樂樂向記者展示了一款木藝書簽的制作過程。首先要挑選木料,再根據模板或自己的喜好設計造型,然后使用曲線鋸鋸出書簽的外形。貌似簡單的動作,第一次上手,還是有點難度。銼刀修形后,再用砂紙打磨,直到把書簽打磨得非常光滑后,再用燙刻筆燙出字符,最后鉆孔、拋光、上油、掛繩……一個多小時,一件手作木質書簽就完成了。整個制作過程中,制作人必須心無旁騖,專注于手中的工具,稍有差池,你手里的工藝品便會變了模樣。這是一個靜心的好地方,大概只有當你親手制作一款木藝品后,才能體悟出其中的意味。
在有限的生命中,如何能讓生活方式變得更加自由、多元,不虛度光陰,把喜歡之事與生活緊密聯系,這或許是很多現代城市人都在思考的問題。琢藝坊正是專注于木頭本身特殊的材質美,挖掘出木藝文化所蘊含的匠心。
與木相伴,傳播木藝文化,回歸動手精神,分享器物之美。找一個地方,把時間和感情注入一個具象作品里,讓這段時光成為長久、珍貴的記憶……小小的一件木藝制品,也許會讓你終生難忘。
文/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荊雯
圖/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田蹊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