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27歲時,因病寫了首詩,徐志摩讀后:佳句天成,妙手得之
說到才女之名,大家想到的是誰呢?古有李清照,今有林徽因,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才女,因為李清照所隔的年月過于久遠,所以人們并不了解她的音容笑貌,但是林徽因卻并不一樣。相比于李清照,我們對她更為熟悉,無論是她的身世還是她的樣貌,哪怕是她那含蓄的笑,都令人感到心動。她雖出生于名門,但卻并不和其她名媛一樣,相反她有自己的追求,她癡心于建筑,向往更廣闊的天地。
由于當時建筑系并不收女學生,所以她便從美術開始學起,后來她終于如愿做了建筑師,而她的建筑畫稿卻猶如畫卷一樣美麗。從她26歲到41歲這些年間,她走遍國家的15個省,研究了2738處古代的建筑,在過去那個交通并不方便的年代,誰能想到一個弱女子有著這樣強大的力量。
而她的身份也并不僅僅于是一位建筑師,同時她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她的作品總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文字到了她手上變得靈動而又清秀。她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詩篇,哪怕現在再次讀起,仍舊感到十分動人。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她27歲那年在病床上寫下的一首詩,此詩之美讓徐志摩都贊嘆不已。
《一首桃花》
桃花,
那一樹的嫣紅,
像是春說的一句話;
朵朵露凝的嬌艷,
是一些玲瓏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勻的吐息;
含著笑,
在有意無意間,
生姿的顧盼。
看——
那一顫動在微風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邊,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跡!
那年是1931年,因為她在香山養病,所以不得不暫時放下鐘愛的建筑事業,所以這段期間,她醉心于文學,寫下了無數優美的經典作品。當時徐志摩和幾位好友一起前來探望,她躺在床上念出了這首詩,徐志摩聽后,忍不住評價:佳句天成,妙手得之。不僅如此,還拿牛希濟的經典作品《生查子》作比,要知道作為文壇巨匠和徐志摩是很少如此盛贊一首詩的。
林徽因在這首詩中所詠嘆的是春風中的一樹桃花,全詩總共可以分為兩節。在第1節中,她將嫣紅的桃花比作少女的笑臉,桃花在春風中發出聲響,就如同少女心中泛起的那陣陣漣漪一樣,而桃花的吐息就如同少女的嘆息之聲,桃花在春光里的燦爛,就如同少女的那種神采飛揚。在這一節中,我們既讀到了花的模樣,同時也讀到了少女的模樣。
而這首詩的第2節則是從"看"字開始,在這節中,重點則是詩文中的那"一瞥",桃花的這一撇是因為對春的愛,對樹的眷戀,這就如同少女在奔跑時的那回眸一樣,令人感到萬分心動。而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則點明了全文的主旨,讓感情得到升華,引人細細回想。
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讀起林徽因的詩之時,很難說出到底好在哪里,可是每次卻又被她的文字之中的那種美所感染,這首詩也是如此。雖然她只在開篇中用到桃花,在后續的詩文中并未提及,但是卻哪句都沒有離開桃花。她用筆巧妙,將桃花寫作美人的姿態,語句輕柔而又舒緩,將桃花的婀娜多姿描繪的淋漓盡致。
大家覺得這首詩怎么樣?有沒有如同徐志摩所評價的那般。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