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復工首周告捷 中國電影市場強勢回暖
編者按:星光點點,匯聚銀河萬里;雪消冰釋,電影人砥礪前行。隨著7月16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闊別電影太久的電影從業者和觀眾,都將因電影陸續重逢。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文娛部為此聯合推出“加油!中國電影”系列專題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中國電影的嶄新面貌,展現中國電影產業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信念。讓我們共同守護中國電影的記憶,守望中國電影的將來。
7月20日,全國低風險地區影院陸續恢復營業,《誤殺》《夏洛特煩惱》等一批老片重映,《第一次的離別》等新片上映。停擺半年之后,1271家電影院向觀眾敞開大門,“良好開端產生的積極影響遠遠超過數字本身,它的精神效應對全行業來說,是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回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周星表示。
影院復工激發行業熱情
7月24日,北京市的影院恢復營業,加上前幾天的暖場,全國電影市場在復工后的首周末出現觀影小高峰,“這是一個溫熱的階段,周末的各項指標是復工首日的十倍,這其中2/3的成績是由新片貢獻的。”周星表示,“由此可見,優質新片是吸引觀影人群‘小爆發’的重要因素。”
《中國電影報道》供圖。
“這一部部優秀影片才是電影行業的源頭活水,能夠讓電影院真正復蘇。”博納影業集團總裁于冬相信,觀眾再度回歸電影院,這其中很主要的,是需要更多更好的電影作品。
于冬表示,主創團隊、制作團隊更應該珍惜觀眾重新走回電影院的機會。“只要我們把電影做好,拍出好電影,不要管窗口期的問題,自然院線都會把這個市場還回來。影院跟制片方現在是一條心。現在需要全行業的同仁團結奮進。”
“至少五年,可能更長時間,重大體量的電影還是離不開電影院,電影的社交屬性是其他的觀影形式很難替代的。”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對影院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電影院每年十幾億觀影人次,絕大部分是年輕人。多元化、個性化、垂直化這樣一些消費的趨勢,在年輕人的群體當中得到了印證。”
為迎接復工,早在3月份阿里影業就響應主管部門的要求,開發出了一鍵設置隔離售票的功能,在7月20日復工后第一時間投入使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我們期待為觀眾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恢復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信心。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電影的復蘇只是時間問題。”
上影節成行業復蘇巨大推力
復工一周,全國電影市場各項指標強勢上揚,給予影院和片方極大的信心。而7月25日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更是在行業高度給電影從業者莫大的鼓舞。“上海國際電影節對全球電影市場的召喚力不僅是復蘇,它更彰顯出中國電影蓬勃的朝氣以及中國電影人滿滿的活力。”周星表示。
影院復工之后,中國電影市場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上影節正是中國電影在疫情后的重新起點,也激發了行業大咖們的“燒腦”熱情。
談到新冠疫情對電影行業當下的影響,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在上影節論壇中表示,“經歷了疫情后,我們的定位非常清晰準確,要大踏步地推進線上電影的發行工作,要差異化與優酷、愛奇藝、騰訊共同成長,推動電影深入到每一個觀眾各個觀影時期,使電影保持獨特魅力。”
大家積極探討如何借助技術手段保持影院消費對觀眾的吸引力,提升電影的互動及社交屬性等新話題。“結合現在電商、直播產業、短視頻等其他領域的優勢,能否從電影開拍那一剎那直到關機,從云發行角度圍繞這部電影的全內容產業,提前能為大家想到過程之中的贏利點和模式。”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講武生表示。
上海影城,《中國電影報道》供圖。
“從整個時間窗口看,中國電影可能是率先在全球恢復票房的行業,這個意義非常重大。”李捷表示,疫情給了電影產業一個很大的思考,“以前電影片方唯一的收入是票房,而電影的衍生品、互聯網版權、影劇綜藝聯動這種多內容多延伸的非票房收入值得電影公司重新思考,共同探索開發。”
隨著全國低風險地區影院開始有序恢復營業,中國電影產業正逐步回到正軌。當電影行業逐漸恢復常態之后,接下來上映的新片就成為了焦點。從今年上半年積攢的影片、加上正在制作的影片,大量新片即將加入暑期檔、國慶檔和賀歲檔,中國影市回暖的高潮即將到來。
- 標簽:什么是援交妹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