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  性愛行為  性幻想

年中高收益理財蹤影難覓 下半年或難出現大幅上漲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7-09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年中高收益理財蹤影難覓 下半年或難出現大幅上漲

  時至年中,為備戰半年存款考核壓力,銀行通常會推出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但近期《金融時報》記者走訪銀行網點時發現,雖然有部分銀行推出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的理財產品,但整體收益率上漲不明顯,多數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仍在4%左右。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下跌明顯,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可以說是越來越難找了。”正在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產品的張先生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市場資金面寬松,資金成本整體下行,銀行理財利率中樞下降是當前市場環境下的自然結果。

  展望下半年,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表示,從市場整體來看,在短期內,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發生改變,市場流動性將持續保持適度,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在短期內也難以出現大幅上漲。

  高收益理財產品難覓

  “以往年末或年中的時點,銀行都會搞一些活動,推出幾款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但今年流動性比較充足,年中也沒有什么大的活動,新一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比上一期還下降了一些。”一家國有大型銀行網點理財經理稱。

  無獨有偶。另一家股份行的理財經理也表示:“監管趨嚴,市場行情不好,銀行都比較穩健,不會投向房地產和股市,收益下行是正常現象。目前,各家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5%以上的都很少。”

  《金融時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銀行年中仍有攬儲任務,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并未出現明顯上漲。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6月21日至6月26日,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有15款的年化收益超過5%(含結構性理財產品),但大多數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在4%至4.5%左右徘徊,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6%。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6月份,382家銀行共發行了8329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凈值型產品),發行銀行減少8家,產品發行量減少320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12%,較上期下降了0.01個百分點。

  李明珠表示,與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相比,在相同存款利率下,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相對更弱,中小銀行為了提升競爭力和市場份額,就會發行利率較高的理財產品。

  從定期存款利率看,6月份的定期存款利率也沒有出現全線上漲的情況。除了6個月和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略有上漲,偏長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資金面持續寬松是主因

  對于銀行理財收益持續下跌、半年末也難明顯翹尾的主要原因,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市場流動性充裕是主要原因。

  “總體來看,理財產品收益率的翹尾現象雖然存在,但相比以往,力度很小。”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認為,銀行理財收益率相比往年已經大幅下降,不過,在企業回籠資金和銀行考核等原因的影響下,季末資金需求相對比較旺盛,理財產品的收益才能跟著有所上漲。

  李明珠分析稱,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流動性持續寬松,市場利率下行,帶動銀行理財資金成本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在轉型過渡期,銀行資產端仍在持續調整,隨著存量非標資產到期,尋找期限較短的非標來匹配產品期限變得更加困難。

  回顧2019年以來Shibor、DR001和R001的隔夜利率,在3月末時出現了一個小高峰,之后一直處于下跌狀態。6月份之后雖有短暫上行,但臨近月末的幾天仍處于下跌趨勢。尤其是DR001,在6月24日和26日均跌破了1%,這是自2014年12月以來首次跌破1%。同樣,Shibor在6月26日也跌破了1%。

  業內人士認為,這與近期央行的持續投放不無關系。比如在6月14日增加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額度1000億元,加強對中小銀行流動性支持,保持中小銀行流動性充足。加之對非銀流動性的支持措施,流動性的結構性緊張也有所緩解。整體市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的狀態。

  此外,在部分專家看來,資管新規也是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的原因之一。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表示:“資管新規推行以來,商業銀行理財資金投向非標等高收益資產的行為被限制,投資端收益率下降傳導到產品端,導致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認為,在流動性整體寬裕的背景下,理財產品收益率預計整體會呈現下行的趨勢。實際上,在理財產品實現凈值化、剛性兌付被打破的趨勢下,除了部分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會與流動性更加緊密外,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更多體現產品的風險程度。

  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上漲

  多位理財專家表示,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大背景下,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上漲的空間有限。

  “一般來說,隨著年中時點過去,銀行吸收流動性的意愿減弱,理財產品的收益會出現階段性回落。”李明珠表示。

  楊慧敏認為,近期由于多重因素的影響,出現結構性緊張的情況。央行為了維持流動性平穩跨季,進行了一系列公開市場操作,所以,整體上季末資金面保持平穩。預計7月份央行仍以精準投放為主,不會出現大水漫灌的局面,加之7月份繳稅期,資金利率或有所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未來理財產品市場的變化,李明珠表示,一方面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背景下,各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凈值化轉型不斷深入,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凈值化運作已成必然趨勢,理財產品運作將更加規范,銀行體系內部積聚的風險將逐步得到釋放;另一方面,不斷涌現的創新型凈值產品將使凈值產品種類愈加豐富。

  此外,業內專家稱,由于凈值型理財產品對銀行的綜合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小型銀行或將退出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市場資源將更多向頭部銀行聚集,大型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資管產品或將更受歡迎,理財品牌效應將更加凸顯。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網站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