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人才爭奪”再添一把火!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政策分析
12月25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向社會公布。其中明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
何為常住人口?
指經常居住在某一地區的人口,它包括常住該地而臨時外出的人口,不包括臨時寄住的人口。常住人口是國際上進行人口普查時常用的統計口徑之一。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把居住半年以上作為判別常住人口的時間標準。
我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和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和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為何以300萬為界限?
目前中國已有89座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達到或突破百萬大關。其中,除了北上廣深外,天津和重慶也正在邁向超大城市行列。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即2017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共有59個,人口數排名前十的包括太原、長沙、蘇州、石家莊、南昌、汕頭、南寧、福州、無錫及合肥。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7》
由于人口統計數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根據常住人口合理年增長率可以判斷,例如太原、長沙、蘇州等城市截至目前的常住人口可跨越300萬門檻,完成Ⅱ型大城市到Ⅰ型大城市的轉變。
截至2017年統計,我國共有27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了300萬。值得注意的是,300萬有著重要的意義。比如以修建地鐵的標準來說,2003年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中,對申建地鐵城市的要求就包括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而此次對于300萬以下人口區域開放限購政策,進一步提高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從而促進城市發展,推動城市軌道交通的修建及持續運營。
政策影響
使全國可放開落戶限制城市的劃分更加清晰
對于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都可以放松落戶限制。此外,《意見》繼續使用了“全面取消”的表述,類似政策總體上影響還是很大的,對于很多地級市的影響會很大,進而放松落戶直接刺激購房需求。而且既然提到了全面取消,那么后續約束會減少,勞動力、人口或人才進城落戶變得更為簡單。
推進小城市的城鎮化率,促進去庫存
當前房地產市場面臨著購房需求不足等困惑,新庫存的持續增加,去庫存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一些三四線城市來說,政策出臺后,小城市的人口流入率提高,農村人口逐漸向城鎮轉移,外地人口涌入,城鎮人口活力得以保證,對被取消落戶限制的城市來說有一定利好作用,政策落地,需求缺口增加,客觀上會釋放新的購房需求,對于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有著積極作用。
打破城市間人才流通的壁壘
近年來,人才爭奪大戰從二線城市展開,逐漸蔓延至一線和三四線城市,眾多城市為爭奪人才“各出奇招”。例如溫州市于25日發布的《溫州市人才住房租售并舉實施辦法》,提出符合條件的優秀本科生買房打7折,租房3折,并將在全市配建人才住房。《意見》的出臺,將進一步打破城市間人才流通的壁壘,對人才“爭奪大戰”再添一把火。
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