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僅次于深圳的全國第2大移民城市,蘇州付出了哪些代價
成為僅次于深圳的全國第2大移民城市,蘇州付出了哪些代價?一種觀點認為,吳儂軟語是蘇州的活標簽,可惜現在會說的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年輕一代,沒有語言氛圍。光父母在家說方言,對小孩的影響只能讓他聽懂方言,會不會說還是得靠同學和老師。老一輩人小時候讀書都是蘇州同學,下課平時交流都是蘇州話,鍛煉很多,自然就會了。
蘇州
但是現在上課下課同學交流都是普通話,根本沒機會用。即使家里都是蘇州人,小孩基本也不會說蘇州話了。而且蘇州話本身也在發展和變化,聽比較正宗蘇州話的評彈,當地人如不仔細聽,部分也有點聽不懂了。由于大量外來人員的涌入,蘇州這一代人舌音都受普通話影響了。
這種寬容大度是否真的好?一個城市有各種階層組成,把全國精英往一個地區放是什么后果?本地人就業就成問題了。合理的移民是有比例的,國外都有移民局制定計劃,保護本國公民的利益。文化交流在不失本土文化基礎之上的,蘇州這種三分之二的移民數量后果不可想象。
許多當地人不會說蘇州話就是一個體現,家鄉變成他鄉,還渾然不知。人才大規模流入抬高生活成本,房價和物價上漲,人口創造的稅收和普通百姓關系不大,但當地人卻要負擔高房價高物價……
蘇州
這種觀點在老一輩蘇州人中頗有市場,不過在年輕一代蘇州人眼里,這些好像都沒什么關系,他們認為,土著本來就有幾套房子,現在外來人口的到來,為蘇州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所以蘇州房價水漲船高了,自己屬于受益方!他們也不覺得外來人員的到來,會對自己就業產生多大威脅。
成為僅次于深圳的全國第2大移民城市,蘇州付出一些代價在所難免,我覺得年輕人的想法是對的,一個具有生機力、大家合理競爭的城市才有發展的前途。最近幾年蘇州越來越像大城市了,不再是個土疙瘩,這和外來精英的涌入密不可分。自己有過硬的實力,到哪個地方都能活得漂亮,靠阻止城市的發展來謀求生存空間,這格局也未免太小了一點。
蘇州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