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至今,你知道盤龍城共賣出了多少套房子嗎?能不能住下60萬人呢?
點擊圖片 收獲新驚喜
黃陂,相較于其他新城區,其房地產開發的起步是比較晚的,2002年,整個江夏就賣出了近3000套房子,東西湖則高達6000多套,而黃陂直到2004年才賣出260多套;
但黃陂是后發而先至,2009年以后,黃陂每年新房成交數量就把其他幾個新城區甩在了后面。
這和黃陂的個性很相符,如果論玩概念造輿論,黃陂很低調,但一旦項目落地,黃陂往往能讓人刮目相看,旅游業如此,房地產業不遑多讓。
關于盤龍城的人口問題,我曾經寫了2篇文章,從多個角度去探討,但還是有許多人覺得整個黃陂南部有80萬人,盤龍城則起碼有60萬人以上。
原本不應該糾結于這個問題,顯得咱格局不夠大,但作為工科畢業的自媒體人,一個事情如果不搞出結果來,總有點那么寢食不安,呵呵。
盤龍城究竟有多少人?最權威的當是人口普查數據,但由于上一次人口普查還是2010年(當年普查出來的盤龍城人口數量是5萬多人),這10年盤龍城變化太大,此數據顯然失去了決定意義。
雖然沒有直接的數據,但我們還有間接方法證明,比如下面的這個對比法,或者更下面的用房屋數量來推斷人口的方法。
方法1、對比法來推斷:
下圖是最新的武漢衛星地圖(2019年10月更新),上面我們分別勾出了東西湖和黃陂南部(包括盤龍城、漢口北、灄口和武湖)的城市建成區,很明顯,東西湖的城市建成區面積是遠大于黃陂南部的。
那么從邏輯上來說,住在東西湖的人口應該也比黃陂南部人口多,這個思路沒錯吧。
2018年,武漢官方公布的東西湖常住人口數據是58.48萬,所以黃陂南部的人口該有多少呢?肯定是少于58.48萬的。
當然,你一定要說東西湖人口少算了,我也沒辦法。
方法2、用盤龍城的房屋數量來推斷:
如果這個還不能說服你,那么讓我們來看一個更清晰的證據吧,那就是2004年-2015年盤龍城到底賣了多少房子。
此數據來源于官方的《武漢房地產年鑒》,權威性應可保證。
黃陂南部的房地產大開發起始點是2003年,代表事件是F天下開工,下面是2004的黃陂盤龍城衛星地圖,上面可以清晰的看到盤龍城、漢口北地區當時基本都是荒地。
《武漢房地產年鑒》每年都會出一本,上面會分區列出本年度各區新建商品房賣了多少套,多大面積,共賣了多少錢,最新的一份統計到了2016年。
為了寫這篇文章,本人耗費了半天時光查閱相關數據,然后整理匯總,分享給大家。
黃陂區2004-2015年新建商品房成交數據統計如下表:
說明&解讀:
年鑒上,有的年份數據只以銷售的商品房總面積統計,有的年份除了面積還會加上套數,為了方便讀者了解,我們將面積簡單換算成套數來統計(一套房按100平方米估計,如總面積為1萬平方米,則大致估算成100套房子);
2004-2015總共12年里,黃陂全區共賣出新建商品住宅132642套;
從表中可以明顯看出,2009年開始,黃陂的房地產進入大爆發階段,每年基本都可以售出1-2萬套房子;
這份表統計的是黃陂全區銷售的房屋,主要是盤龍城、漢口北、灄口、前川和武湖地區(2015年橫店天陽路還未開發),如果扣掉前川、武湖、灄口的房屋銷售套數(這三個地方以最保守估計,只算他們總共賣出了4萬套,不過分吧),盤龍城12年來銷售的房屋總套數不會超過10萬套(但也相當于這12年黃陂的房子80%都是盤龍城賣的);
所以,就算這10萬套都有人居住,每家住3個人,到2016年,盤龍城人口最多也才30萬,但您覺得盤龍城小區入住率有100%嗎?
2016-2019這4年,黃陂全區房子銷售量在7-8萬套之間,由于橫店天陽路開始入市,前川和灄口的地產規模也越來越大,盤龍城則開始限購,盤龍城每年的房子銷售量肯定再也占不到黃陂的80%,最多只要50%,那么這4年盤龍城新建商品房賣出了4萬套應該沒有少算。
所以,盤龍城滿打滿算,直到2020年,共賣出新建商品房14萬套,入住率如果按100%算,每家3口人,盤龍城的人口最多42萬,如果入住率只有50%,盤龍城人口不過20萬左右。
盤龍城的入住率到底如何,各位晚上10點可以去自己小區樓下看看點燈率吧。
以上邏輯推理方法應該沒有問題吧。
據說,曾出現過一項所謂的非官方數據,認為中國的房子已經夠34億人居住,這還不包括農村自建房、小產權房等房源。
理論上來說,盤龍城這么多年賣出的14萬套房子,是能夠住60萬人的,只需滿足下面三個條件之一即可:
14萬套房子,100%入住率,且每家人口4人以上;
如果不能100%入住,80%入住率的話,則每家人口要5.5人以上;
如果入住率只有60%,則每家人口需要達到7人以上;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