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劇集觀察:現實題材亮眼、精品短劇“出圈”
《隱秘的角落》《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海報。資料圖
從引爆流行語“一起爬山嗎”的《隱秘的角落》,到女性群像劇《三十而已》《二十不惑》,這個“暑期檔”劇集可謂是熱度不減、“高能”不斷。近期剛落幕的《以家人之名》,憑借溫暖細膩的敘事,也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度,為“暑期檔”的收官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今年‘暑期檔’口碑劇相較往年占比增多,說明我們整體的劇集質量、影視工業化水平在不斷提升,是好的趨勢。”電視研究學者、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研究員何天平在接受文娛部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具備同一個特性,就是能夠引發觀眾共情的時代文化表達,這是作品被大家喜歡的主要原因。
題材多元:“她劇集”、懸疑劇“出圈”
無論是描繪“輕熟”女性的《三十而已》,還是聚焦女大學生的《二十不惑》,關注女性生存境遇、表現女性獨立自主的“她劇集”頻頻占據話題榜的“C位”,引發觀眾的共鳴和社會思考。
而懸疑短劇作為今年“暑期檔”的另一大亮點,不僅數量有所提升,還出現了《隱秘的角落》這樣的大熱作品。截至目前,《隱秘的角落》豆瓣評分為8.9。之后播出的《摩天大樓》《在劫難逃》等劇也各具話題度。
有數據統計,今年“暑期檔”劇集上新超過100部,涵蓋都市情感、青春勵志、古裝、懸疑等多種類型。然而,無論衛視劇還是網絡劇,現實主義題材劇集表現都尤為亮眼,受到廣泛關注和熱議。
何天平表示,這些作品之所以受歡迎,本質上是因為更深切、更多元地去關切或洞察生活,而不是流于表面地建構和想象生活,“比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回應了相應代際女性群體的痛點,較好地把握和展現了時代特征。”
往年“暑期檔”的主打——古裝劇似乎“水花”小了,《錦繡南歌》《琉璃》等作品的口碑和人氣跟《長安十二時辰》等“爆款”作品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在何天平看來,政策的管控和此前生產過剩,導致古裝劇數量下降,這是必然趨勢。“市場本身會有一個去泡沫化的過程,接下來的古裝劇數量可能較以往會減少,但制作的精良程度、創新度會增強,制作方會更傾向于精品化的大劇策略。”何天平說。
模式探索:“劇場化”、短劇集成趨勢
在今年“暑期檔”,隨著《隱秘的角落》《摩天大樓》等一系列懸疑劇的熱播,愛奇藝“迷霧劇場”、優酷“懸疑劇場”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各大視頻平臺“劇場化”運營繼續深耕發展。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此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曾表示,視頻平臺劇場化的關鍵在于滿足不同用戶的觀劇需求,“通過幾部類型劇的高密度播出,形成規模化效應,將劇場做成品牌。”
“劇場化”運營帶動高質量短劇不斷涌現,十幾集的體量,快節奏、強情節的加持,讓習慣了“倍速”播放的網友眼前一亮,“感嘆劇太短不夠看。”
“去‘注水化’、短小精悍的精品短劇,應該是今年比較主流的創作趨勢,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國內劇集的工業化有了質的飛躍。”何天平說。
創新表達:反“套路”引發觀眾共鳴
此外,受到年輕觀眾喜愛的類型劇,也逐步擺脫了刻板印象,有了更豐富的創新表達,呈現比較好的發展態勢。
《以家人之名》。資料圖
《以家人之名》是兩個家庭重組的故事,關切家庭生活中的豐富變化,以獨特視角傳遞溫暖的親情觀;《隱秘的角落》雖然是懸疑劇,但本質上關注的是家庭教育、兒童成長;《摩天大樓》打破懸疑劇以男性為主的常態,以女性視角切入,并揭露家庭暴力等問題……這些劇集播出后,觀眾對于社會熱點話題的討論度也有了顯著提升。
“不應該是想到家庭劇,就是婆媳關系;想到懸疑劇,就是單純的謀殺案。這些劇集有著細膩的現實紋理,讓內容更加豐富立體,這是它們能夠創新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何天平說。
然而,在何天平看來,“暑期檔”網劇走細分類型化的路線,是“圈層化”效應,不容易在各個代際的群體當中形成特別廣泛的效應。“但整體的制作還是比較見功力的,水準之上的創作保證了劇集的可看性和可信度。”
“暑期檔”雖然已落幕,但劇集市場的精彩還在延續。不管是衛視劇還是網絡劇,優質的原創內容和創新力是獲得觀眾認可的關鍵所在。接下來,誰將成為下一部“爆款”劇集?讓我們拭目以待。
- 標簽:天竺少女簡譜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