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顫日全國公益宣傳活動在廣州啟動
中新網廣州6月6日電 (記者 唐貴江)“治愈房顫,健康相伴”中國房顫日全國公益宣傳活動5日在廣州啟動,多位專家就房顫現狀及房顫國民認知度,結合房顫臨床治療方法和策略,為患者普及房顫的治療和預防知識,幫助公眾樹立正確“防”顫觀,呼吁關注心臟健康,早診早治,防患于未然。
“房顫患者發病時的心跳往往會達到350至600次/分鐘,患者會出現心慌心悸等癥狀。該疾病最大的特點就是心臟跳動的節律亂,發作沒有固定的誘因和規律。房顫疾病具有發病人數多、并發癥危害大、社會認知度低的特點。”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薛玉梅教授表示。
統計數據顯示,房顫還會導致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其他嚴重后果,尤其對于部分沒有明證癥狀的房顫患者,更易延誤治療,導致心臟會逐漸擴大,增加心力衰竭以及腦卒中的發生,甚至增加死亡風險。
“房顫是一種危害較大的慢性病,因為房顫的發生會增加血栓和栓塞形成的幾率。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導管射頻消融為許多房顫患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這種療法安全性高,還能減少藥物副作用,對于陣發房顫的治療能達到90%的成功率。”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王月剛教授表示,“做過射頻消融術的患者,房顫復發率、高血壓等其他并發癥影響因素也會隨之降低。”
廣東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代成波教授補充說,“如果患者未在早期意識到患有房顫,長期患病后可能引發腦卒中。因此還是應該盡早就醫,而高危人群則應該定期篩查。若未及時治療房顫而導致腦卒中,可通過醫院綠色通道進行快速就診,盡快進行溶栓、取栓,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培養公眾對房顫預防和早診早治意識是重中之重。目前,公眾對房顫疾病認識還有所欠缺,由此造成患者錯過房顫治療,甚至可能是治愈的最佳時機,所以要樹立‘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觀念,注重心臟健康和常規檢查,從而預防和減少房顫的發生。”薛玉梅教授說。
該活動由廣東省醫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學分會房顫學組舉辦、強生醫療支持。據悉,目前為止,“治愈房顫,健康相伴”公益活動已陸續在北京、廣州、成都、鄭州4座城市陸續開展,旨在推進中國房顫疾病教育工作,提升公眾對房顫及并發癥的認知。(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