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夜陷入誘導性銷售風波 中泰證券上市之路會生變嗎?
如果不是一封名為“中泰證券誘導銷售導致債券違約5.5億”的神秘邀請函在朋友圈刷屏,大概還不會有太多人注意到,這家發跡于齊魯大地的券商正在摩拳擦掌準備上市。
近日,一個H5鏈接刷屏整個金融圈,一名自稱為“浙江寧波一名投資者”的神秘人士在H5邀請函中炮轟中泰證券的誘導性銷售行為,聲稱他在中泰證券買了5.5億元的債券產品,結果成了該產品的唯一持有人,最后還血本無歸。該投資人聲稱其將于6月5日在北京召開媒體發布會,“把真相告訴公眾”。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6月5日,這一媒體發布會并未如約召開,前述鏈接打開后已顯示“活動不存在”,中泰證券與投資者是否達成和解目前不得而知。在IPO排隊三年后,中泰證券已于5月中旬再度更新招股說明書,不料半路卻殺出個“程咬金”,中泰證券的上市之路是否會有新的變化?
資料圖。中新經緯 董湘依 攝
誘導性銷售風波始末
5月28日,一名自稱為“浙江寧波一名投資者”的神秘人士對中泰證券的代銷產品提出質疑,上述投資者聲稱其在中泰證券買了5.5億元的債券產品,但后來發生嚴重流動性風險和兌付危機,作為產品的唯一持有人,該投資者稱自己血本無歸。其在邀請函中稱,中泰證券業務部門多次表示,管理人很強,購買10億元以內的產品沒有任何問題,資產管理方也向其出具了保本保息函。
截圖來源:投資者發布的H5鏈接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吳旭華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私募基金宣傳保本是違規的,屬于虛假宣傳。事實上,2016年7月出臺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指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及相關銷售機構不得違規銷售資產管理計劃,不得存在不適當宣傳、誤導欺詐投資者以及以任何方式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等行為,其中包括與投資者私下簽訂回購協議或承諾函等文件,直接或間接承諾保本保收益;向投資者口頭或者通過短信、微信等各種方式承諾保本保收益等。
中泰證券在兩日后(5月31日)發布聲明,稱作為托管人,中泰證券一直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及基金合同的約定履行托管人開立托管賬戶、估值復核、投資監督、資產保管等法定義務,不存在“不夠勤勉盡責、未盡托管人職責”的情況。中泰證券同時確認不存在違規保本保息問題,未向任何人出具過差額補足協議或類似文件。
截圖來源:中泰證券官網
對于相關債券的兌付情況,中泰證券稱,該投資者為朱某某,其主張所涉及的產品為“冠石泰盈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浙分-冠石定制1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泰誠-冠石-泰盈3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三只私募基金產品。
中泰證券稱,三只產品成立后,由深圳市冠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投資管理,中泰證券為上述產品的代銷、托管機構,主要投向交易所債券。受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影響,所持部分債券出現了評級下調、違約等情況,流動性受限。管理人只能部分滿足投資人在開放日的贖回申請,共兌付金額2億多元,剩余份額暫時未予兌付,其中涉險的債券余額為1億元左右。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目前前述H5鏈接打開顯示為“該活動不存在”,6月5日,上述媒體見面會也未如約舉行。中泰證券和投資人是否就此事達成了和解?這一風波又是否招致監管關注,乃至影響整個上市進程?6月4日,中新經緯客戶端曾就上述問題致電和致函中泰證券董辦,相關工作人員稱會有專人聯系回復,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中泰證券相關回應。
IPO關鍵節點上麻煩不斷
2016年3月25日,中泰證券首度披露招股說明書。同一年遞交招股說明書的還有華安證券、長城證券、華林證券、銀河證券、國聯證券,除國聯證券外,其他券商已經悉數上市,而國聯證券此前于2015年7月在港股上市。
事實上,在長達三年的排隊過程中,中泰證券一路仍麻煩不斷。
在此次令整個金融圈嘩然的誘導性銷售風波前,中泰證券代銷基金也被曝違約,并遭遇大量投資者投訴維權。曾原定2018年7月2日開放贖回的“泰融1期”基金被曝發生實質違約,違約金額2.8億元,而中泰證券為該基金的代銷、托管機構。
“當時在購買時,他們中泰證券的客戶經理說這款產品投資標的是企業信用債、純債產品,并且有4000萬元的資金墊,基本上沒有什么風險,優先級產品年化收益率5.8%。”據當地媒體齊魯晚報援引一名投資者的話說,當時客戶經理說這款產品投資方向只能是AA-以上的債券,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大量是A級甚至還有C級債券,投資者認為中泰證券應該承擔責任。
除了資管業務頻頻踩雷外,中泰證券的投行業務也遭到監管警示。中泰證券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新三板業務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推薦掛牌新三板企業達535家,市場排名第3位;公司為125家掛牌企業提供做市服務,做市家數排名第9位。中泰證券在市場上也一度享有 “新三板做市王”之稱。然而,就是這樣一塊相對優勢的業務,卻在今年4月12日收了一封監管的警示函。
警示函指出,經查明,中泰證券督導的掛牌公司廣東溫迪數字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利用虛假合同違規確認收入等違規事實。中泰證券作為溫迪數字主辦券商,在對其信息披露文件進行事前審查、持續督導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和完善公司治理等過程中,未能勤勉盡責、嚴格履行法定職責,未能及時關注溫迪數字上述違規問題并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違反了相關規定,因此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決定對中泰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股轉系統要求中泰證券履行勤勉盡責義務,誠實守信,規范運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持續督導工作制度,包括持續督導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內部控制機制等方面。
而在去年,中泰證券還遭遇了證監會的降級。2018年7月,證監會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經證券公司自評、證監局初審、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復核,以及證監局、自律組織、證券公司代表等組成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專家評審委員會審議之下,在證券公司評級中,將中泰證券從A級降至BBB級,成為12家降級券商之一。業內人士指出,一般券商降級是因為在評價期內受處罰扣分較多。
凈利潤連年下滑
中泰證券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凈資本為190.06億元,在大型證券公司中排名靠后,制約了資本中介業務、資本投資業務及其他創新業務的發展。
在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7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中,中泰證券的總資產、凈資產、凈利潤排名分別為第16位、第15位和第16位。最新公布的《2018年證券公司業務數據統計排名情況》中,中泰證券的股票主承銷金額在55家券商中排名倒數第一,僅為1.2億元,而龍頭中信證券的這一數字為983.15億元。相比起股票承銷業務,中泰證券的債券承銷業務要出彩得多,其債券承銷金額在55家券商排名第13位。
從近三年財務數據來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3.48億元、81.69億元和70.25億元,實現凈利潤25.33億元、18.96億元和10.70億元,業績連年下滑。
在招股說明書中,中泰證券也坦言,未來證券市場波動可能導致公司業績下滑,此外,在其他各方面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公司存在營業利潤下降50%甚至發生虧損的風險。
事實上,隨著國內頭部證券公司競爭優勢不斷加強及外資券商的入場,整個證券行業業務競爭正在加劇。中泰證券能否如愿上市,又能否在上市后殺出一條“血路”而發展壯大,現在仍是一個未知數。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