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防控讓青少年近視度數增長“急剎車”
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
【熱點關注】個性化防控讓青少年近視度數增長“急剎車”
6月6日是第24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愛眼日”的主題為“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健康,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這已是愛眼日主題連續4年聚焦在青少年眼健康問題上。
隨著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持續上升,已成為舉國關注的重大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0%,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0%。
由于不少家長迷信各種偏方土法“治療”近視,導致“近視茶”“近視治療儀”“視力訓練儀”……一個個宣稱能讓孩子“輕松摘鏡”的產品充斥市場,近視矯正領域亂象叢生。2019年4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重拳整治近視矯正行業亂象。近視不容忽視,但唯有樹立正確的近視防控觀念,建立科學的近視防控體系,才能真正為孩子的眼健康保駕護航。
7歲娃“近視恢復”訓練6個月,成150度真性近視
小怡今年7歲,去年發現看黑板有點模糊、眼睛容易疲勞。為了不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戴眼鏡,小怡的母親黃女士帶她去了一家宣傳能“治愈”近視的矯正機構治療,通過按摩、中醫理療、轉動眼球練習等各種“恢復訓練”進行了6個月,仍不見好轉。經過一系列專業的醫學檢查后,結果顯示,小怡雙眼視功能正常,但已是150度近視。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視力模糊后,第一時間就來醫院進行專業檢查,可能不會發展成真性近視,挺可惜的。”愛爾眼視光研究所副所長藍衛忠副教授表示,“近視是由眼軸變長導致的,而眼軸變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以近視一旦發生,是無法治愈的。這就好似一個人的個子長高后,無法再變矮一樣,因此近視度數也不可能自然消失,近視目前只能進行控制。”
研究表明,兒童持續近距離用眼和戶外暴露時長不足等行為因素是造成近視的決定性因素。
為了更精準地明確每位患者具體的近視眼原因,并進而制定個性化的近視防控方案,藍衛忠副教授給小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用眼習慣監測”,對其用眼距離、用眼時長、用眼姿勢、環境光照和有效戶外暴露時間等5個維度進行全面監測,并進行了分析。半年后,在個性化近視防控方案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小怡的各項用眼行為參數均較之前有顯著改善: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長超過20分鐘的占比降至10%,日平均戶外暴露時長增加至145分鐘。
“孩子的用眼習慣和視覺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這對于孩子近視度數的控制非常有利!”藍教授欣慰地對小怡和黃女士說。
角膜塑形術減緩近視發展,14歲少年止步高度近視
除了認為近視能治愈之外,很多家長覺得解決孩子近視的問題只需配一副眼鏡即可。
14歲的小石近視3年多,去年就已高達400度。“之前配了好幾副眼鏡,總是沒過多久就看不清了,眼鏡度數也是一直往上漲。”后來,他在經過屈光檢查、角膜曲率、眼軸、雙眼視功能等一系列專業檢查后,經過醫生的綜合評估,定制了最合適他的近視防控方案:角膜塑形術。1年后,小石復診結果顯示,近視度數基本無增長,近視控制效果相當理想。
“家長在孩子近視之后,不應只知道配眼鏡、換眼鏡,其實還有不少控制效果更好的方法,比如角膜塑形術,這是目前被公認為控制青少年近視增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楊智寬教授介紹,角膜塑形鏡減緩近視發展效率達40%~70%,遠遠優于普通框架眼鏡。
此前,以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研究中心主任謝培英教授為首的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研究中心對角膜塑形鏡的效果做了專門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配戴角膜塑形鏡3年后,平均年近視度數增長8度,而戴框架眼鏡平均年近視增長67度,控制近視增長的效果非常明顯。
“然而,角膜塑形鏡與心臟瓣膜、心臟支架等,同屬國家管控級別最嚴的醫療器械,即三類醫療器械,所以,它的驗配必須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在專業眼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鏡片配戴安全、有效。”楊智寬教授指出,“戴上角膜塑形鏡以后,復查非常重要。定期復查可對戴鏡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從而達到更安全的使用效果以及更好的控制效果。”
屈慧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