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中醫藥國際標準達45項
中新網上海6月13日電 (陳靜 徐曉婷)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所13日披露,截至2019年5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頒布的中醫藥國際標準已達45項。其中,由中國專家擔任項目提案人的占71%。
據悉,2017年,國家發布《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計劃到2020年頒布20項中醫藥國際標準。目前,該“五年計劃”已經提前并超額完成。
據透露,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第十次全體成員大會在泰國曼谷召開,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12個成員國以及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WFCMS)、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WFAS)、國際標準化組織/健康信息技術委員會(ISO/TC215)3個聯絡組織,共228名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
沈遠東期待ISO/TC249在第二個十年的發展階段聚焦標準質量提升,鼓勵更多成員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芊燁 攝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主席、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沈遠東在大會上做了題為“ISO/TC249十周年回顧與展望”的工作報告。與參會成員國代表共同回顧中醫藥技術委員會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和突出的工作成效,并對未來發展作了展望。
據了解,ISO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的非政府性國際標準化組織,其認證的標準對加強產品的質量安全、打破技術壁壘、促進國際貿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負責為中醫藥制定國際標準的就是編號為249的技術委員會。
據統計,中醫藥已傳播至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中藥不規范使用也在損害中醫藥的聲譽,藥品的劑量、農殘量、質量控制等亟需規范和統一。在國際市場的需求下,ISO/TC249應運而生,負責所有起源于古代中醫并能共享同一套標準的傳統醫學體系標準化領域的工作。各國由政府派出代表團,加入到由中國申請成立的這一平臺。據沈遠東介紹,目前含中國在內,委員會有40個成員體。其中,美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泰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參與提案的活躍程度較高。
已發布的標準包括:中藥原藥材與傳統炮制規范、中藥制成品、中醫醫療設備、中醫藥術語和信息等中醫藥領域的產品質量與安全控制方面的國際標準化。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所方面表示,這些標準的發布,對促進中醫藥國際貿易和中醫藥國際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對提升全球中草藥和中醫藥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打破醫療產品的貿易壁壘將起到重要作用。
沈遠東期待ISO/TC249在第二個十年的發展階段聚焦標準質量提升,鼓勵更多成員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為加強中醫藥質量安全控制、促進世界傳統醫學發展、促進國際貿易并為增進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
據透露,第十次全體成員大會,共收到來自中國、韓國、德國、沙特以及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共27項新提案。大會期間提案項目負責人對新提案進行了匯報、答辯和討論,專家共識度較高的10項提案項目將進入立項投票階段。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