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直腸癌肝轉移診療上海共識》面世 匯聚近兩百位海內外頂級專家智慧
中新網上海6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近年來,結直腸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肝轉移是結直腸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結直腸癌診治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15日開幕的第十五屆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正式發布了《國際結直腸癌肝轉移診療上海共識》(簡稱“上海共識”)。該“上海共識”是國際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專病診療標準,強調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綜合治療、規范治療,提倡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注重融入肝轉移診療的最新技術和方法,還增加了一些新藥物和治療方案的建議,以期增加轉化治療失敗患者后續治療的選擇。該“上海共識”歷經6輪修訂,匯集29個國家和地區的195位海內外頂級專家的智慧。
據悉,這樣的國際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專病診療標準此前未有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表示,“上海共識”由中山醫院結直腸癌中心牽頭,在歐、美、日、韓等國際頂尖的結直腸腫瘤領域專家共同參與討論下,以已有的中國指南為基礎,結合國外醫療領域的具體國情制定。
據了解,在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病人中,大約20%的患者可通過轉化治療獲得肝轉移手術機會,但更多無法手術的轉移性腸癌患者只能繼續接受全身治療!吧虾9沧R”完善了結直腸癌肝轉移專病診療體系,推廣疾病的全程管理模式,給全世界患者提供更加合適的標準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中國最早開展結直腸癌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診療的單位之一,至今已為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完成了5000多人次的診治。該院結直腸癌中心顧問秦新裕教授告訴記者,中山醫院結直腸癌MDT團隊擴大肝切除適應癥,提出轉化治療新策略,倡導合理運用局部治療,使晚期結直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大幅改善,所有肝轉移患者的5年總體生存率提高至31%;其中,無腫瘤狀態的肝轉移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50%,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008年, 中山醫院結直腸外科牽頭撰寫了《中國結直腸癌肝轉移診斷和綜合治療指南》,11年歷經四次更新,推廣至全國30余個省市,100多家單位,數萬名患者獲益。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上海共識”明確將MDT作為治療惡性腫瘤的有效手段,并將MDT診療模式加入結直腸癌診療總則,推薦有條件的單位盡可能將結直腸癌患者,尤其是將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納入MDT管理。對于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除了需依靠MDT團隊高水準的診療能力,施行最先進的微創手術也至關重要。
據悉, 近年,中山醫院結直腸癌團隊陸續成立了上海市結直腸腫瘤微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達芬奇手術培訓中心,先后發布了《機器人結直腸癌手術專家共識》、《機器人結直腸手術操作指南》等。該院在技術研發,人才培訓,標準制定等方面多點開花,實現了“產學研”三位一體。
當日舉行的論壇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癌中心和上海市結直腸腫瘤微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聯合舉辦。自2005年開始,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至今已成功舉辦15屆,并吸引了大量歐美、日韓、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相關領域頂級專家及超過9000名國內外學者到會交流。(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