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藥”“神藥” 進一步邊緣化 涉671個藥品批文172家企業
“萬能藥”“神藥” 進一步邊緣化
羊城晚報記者 陳澤云
“萬能藥”“神藥”正在加速清退。7月起,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制品)的通知》。神經節苷脂等20個藥品成為首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20個藥品共涉及671個藥品批文172家企業,包括康恩貝、復星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我國加強對臨床合理用藥的管理,有關部門通過修改藥品說明書、出臺重點監控藥目錄、制定臨床診療指南和操作規范等一系列行政手段,意在規范臨床不合理用藥的現狀,最終實現用藥的安全、有效、經濟,此舉也將重塑醫藥產業利益分配鏈。
A、涉671個藥品批文172家企業
20個被納入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的藥品,包括神經節苷脂、小牛血清去蛋白、馬來酸桂哌齊特等,其中12個品種屬于神經/血管保護劑類,3種屬于細胞保護劑,3種為免疫調節劑,還有能量補充劑及其他。
記者統計發現,此次目錄中涉及的20個品種共涉及671個藥品批文,其中批文最多的是腦蛋白水解物(115個批文),其次為胸腺五肽(100個批文)。醫藥魔方數據顯示,目錄中的20個品種共涉及172家企業,合計市場規模475億元。
去年12月12日,國家衛健委方面傳來消息稱,要制定全國輔助用藥目錄,這是國家層面首次針對輔助用藥進行管控。一旦輔助用藥被監控的話,會直接影響到醫生的處方意愿,進而有可能會沖擊到藥品銷量。
經過大半年的研討,目錄終于出臺,此次目錄將“輔助用藥”改為“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盡管名稱有所變化,但在業內看來,該份名單正式宣告了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的出臺。這意味著一批價格高、銷量廣、作用小、回扣高的所謂輔助“神藥”將逐步被邊緣化。
B、輔助用藥市場再規范
記者梳理發現,康恩貝、四環醫藥、舒泰神、麗珠集團、海特生物等超過20家上市公司抑或旗下公司均有產品進入目錄。其中,四環醫藥旗下的四環制藥共有7個產品進入目錄,市場份額大;復星醫藥也有4個產品進入目錄。
旗下藥品被納入到目錄中,對于上市公司有何影響?據悉,在國家級的目錄出爐之前,大多省份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及目錄對輔助用藥進行管控,多數品種用量已下降明顯。據華泰醫藥統計,目錄品種大多在2015年-2016年達到銷售峰值,2017年-2018年大幅下滑,銷售額增速均值分別為-12%、-25%。
擁有輔助用藥大品種的四環醫藥、石藥集團、舒泰神、復星醫藥等藥企,2018年業績都已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比如生產鼠神經生長因子的舒泰神,在醫保控費、招標限價的背景下,2018年業績下滑50%,再加上該藥又進入了重點監控名單,銷量可能要進一步下滑。
對此,藥企也在積極尋找新出路。舒泰神表示,2019年,公司繼續推進研發項目,滾動推進多個生物藥物和化學藥物的在研進程。
C、暫未包括中藥注射劑
記者注意到,此次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的20個藥品里,僅覆蓋了化藥和生物藥,而此前呼聲最高的中藥注射劑等一眾中藥品種不在其內。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藥注射劑不受限。通知指出,要加強目錄外藥品的處方管理。對于中藥,中醫類別醫師應當按照相關規范,遵照中醫臨床基本的辨證施治原則開具中藥處方。其他類別的醫師,經過不少于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并考核合格后,可以開具中成藥處方。
天風證券指出,中成藥處方后續會受到較為嚴格的限制,有望遏制利益驅動下的處方轉移。業內人士分析,不排除后面會再另外出臺中藥的重點監控目錄。
財經熱觀察
“三醫聯動”深入改革
醫藥產業 利益分配鏈條將重塑
記者注意到,進入2019年以來,已有江西等省市,贛州、九江等城市發布重點監控目錄。福建省等地的重點監控目錄管理辦法也已公示,河北省針對醫療領域輔助用藥不規范使用等問題開展的專項整治也已啟動,新一輪更加嚴格的輔助用藥管理正在全國全面鋪開。
受政策影響,整個輔助用藥行業的下行趨勢已不可逆轉。目前我國醫改沿著“醫療”“醫藥”“醫保”三條主線,持續進行著“三醫聯動”的深入改革。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實施,改革藥品定價機制,重塑醫藥產業利益分配鏈條,最后達到醫保資金效益最大化、醫藥分家保障居民就醫的目的。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重點監控藥品政策的出臺旨在嚴控輔助用藥的使用,符合國家醫保控費的大局,該目錄的出臺將進一步促進醫藥行業結構的升級,未來方向更多利好療效確切的仿制藥及創新藥。
(陳澤云)
概念:何為輔助用藥?
輔助用藥至今在國內并無權威定義,通俗講,指那些在治療中僅僅起到輔助作用,而不是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因為長期在醫院被濫用,輔助用藥早已被多方詬病,有“萬金油神藥”的戲稱。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