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責任險增資方案獲批 國厚資產成第一大股東
首批五家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安徽國厚資產成為長安責任險第一大股東。
澎湃新聞獲悉,銀保監會已于近日正式批復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責任險)的增資事項,同意該公司增加注冊資本163000萬元。此次增資全部由兩家新股東認購,安徽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厚資產)和安徽一家地方政府平臺公司蚌埠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蚌埠高投)成為長安責任險第一、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31.68%、18.45%,兩者合計持股超過50%。這也意味著,長安責任險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已得以及時化解。
此次獲批的正是長安責任險在6月3日披露的增資方案。長安責任險當時公告稱,審議通過《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協議》,將公司注冊資本從162154萬元增至325154萬元。本次增資擴股募集資本金163000萬元,每股定價為1元,國厚資產和蚌埠高投分別認購10.3億股和6億股。
澎湃新聞注意到,8月14日,長安責任險已在安徽省蚌埠市召開“新起點、新征程、新跨躍” 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蚌埠市市長王誠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會議既是一場年中工作盤點會,也是一場新老股東見面會,更是一場謀劃未來藍圖的群英會。
“希望長安責任保險以此為契機,以強化防范風險的責任之心,高筑規范運營的制度之墻;滿懷擴大開放的鴻鵠之志,繼續展現服務發展的實干之姿;始終以地方發展為己任,牽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用好保險資金這個‘大塊頭’,不斷創新、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努力扶持重點行業和優質企業做大做強,為蚌埠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王誠說。
對于長安責任險下階段的經營管理工作,國厚資產董事長李厚文在會上指出,要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第一是要快。要做到反應快、動作快,集中精力快速發展超越行業。第二是要大。未來爭取在3-5年內,實現保費規模過百億、總資產過百億“雙百”目標,在更高的層面上謀劃長遠發展。第三是要強。扎實穩健發展,不僅要把業務做大,更要把業務做強,避免陷入規模越大、失血越多的兩難局面。
今年6月剛剛出任長安責任險臨時負責人的廖建光,也在會上作了《勇擔使命 突破自我 努力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廖建光目前還擔任長安責任險財務負責人、首席風險官。
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本次通過市場化成功化解長安保險償付能力不足風險,開創了地方政府聯合地方AMC救助問題機構的先河,塑造了一個行業經典案例,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這對于未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可見的是,地方政府+地方AMC聯合化解金融風險的這種搭配具有幾個優勢。一方面,地方政府實力雄厚,資源豐富,有能力為保險公司發展注入更多資源,進一步開辟保險公司以及保險行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從行業發展規律看,有了地方政府股東,可以使保險更加深入融合到區域發展,這既是保險業自身必由之路,也是利用保險工具和手段提升地方經濟發展質量和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面,地方AMC是處置不良資產的專業機構,近年來在金融不良資產處置以及問題企業紓困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AMC機構,參與救助問題金融機構。
長安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長安保險增資的獲批,順利引入了蚌埠高新投資集團和國厚資產這兩家實力雄厚的股東,公司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得以及時化解。未來,將在股東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優化體制機制;持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同時積極抓住金融對外開放的發展機遇,推動長安保險實現彎道超車,早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而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