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報醫藥股“紅與黑”:誰需排雷 誰股價齊飛
之前還說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不會發生虧損或者較去年同期不會發生大幅度變動,如今卻說可能要虧損大概1.4億-1.55億元,同比下降逾2倍,景峰醫藥(000980.SZ)業績“變臉”速度著實有些讓人猝不及防。
景峰醫藥10月14日晚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前三季度虧損1.4億元-1.55億元,同比下降逾2倍。其中三季度單季虧損達2.03億元-2.18億元,同比下降逾5倍。
三季報業績“變臉”股應聲大跌的同時,也有逾6成的醫藥生物公司今年三季報業績預喜,恒瑞醫藥(600276.SH)、藥明康德(603259.SH)、天壇生物(600161.SH)、華蘭生物(002007.SZ)、康泰生物(300601.SZ)等多只業績超預期醫藥股股價在近期創下歷史新高。
驟然變臉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7日,已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的135家醫藥生物(申萬一級行業)上市公司中,業績預喜(包括預增、略增、續盈、扭虧、減虧)的有83家,占比62%;業績預差(包括略減、首虧、預減、續虧、增虧)的有47家,占比34%;另有5家業績存在不確定性。
具體來看,占比逾3成的醫藥生物行業47家三季報業績預差公司,具體分布為:略減18、首虧7家、預減16家、續虧6家。從預差幅度上來看,景峰醫藥、精華制藥(002349.SZ)國際醫學(000516.SZ)、亞太藥業(002370.SZ)等9家公司預計2019年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達到或超過100%,而這其中有6家公司為首虧。
以景峰醫藥為例,公司在半年報里“對2019年1-9月經營業績的預計”中,“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的累計凈利潤可能為虧損或者與上年同期相比發生大幅度變動的警示及原因說明”中選擇為“不適用”。
也就是說,景峰醫藥當時預測,公司前三季度至少是不虧損的。可是,10月14日晚其公告顯示,公司預計前三季度虧損1.4億-1.55億元,同比下降逾2倍。其中三季度單季虧損達2.03億-2.18億元,同比下降逾5倍。
景峰醫藥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也承認“三季報業績不理想”。而該股不及預期的業績也直接影響著股價表現。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的次日(10月15日),景峰醫藥開盤即遭遇跌停,之后的兩個交易日連續陰跌。
對于業績大幅變動的原因,景峰醫藥在公告中解釋稱,一是受藥品招投標降價及地方輔助用藥的政策影響,公司主要產品參芎葡萄糖注射液等銷量下滑;受“4+7”帶量采購間接影響,公司部分產品銷售單價下調,致使銷售收入減少。二是公司營銷改革期間銷售人員調整尚未完成,部分產品的銷量產生波動,導致收入下降;三是公司為拓展基層市場,實現終端下沉,增加代理銷售,導致平均售價下降;四是公司進行營銷改革,加強專業的學術推廣工作,導致整體的銷售推廣費用增加。
經濟觀察報記者注意到,上述第三項原因與景峰醫藥在半年報中提到的營銷改革說法相左。其半年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擴大營銷網絡的覆蓋面,推進營銷渠道下沉,逐步實現藥品銷售模式由代理管控向自控渠道的轉變,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數量,降低不必要的營銷費用,同時促進終端上量,擴大銷售業務規模。
經濟觀察報記者以個人投資者身份致電景峰醫藥,其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表示:“公司目前的營銷改革正在轉型期,從整體情況來看,我們(的營銷改革)以提高自營比例為主。具體到某些品種方面,依然依靠代理或外包。這是整體與若干的關系,不存在沖突。”該人士也表示,“構建自營體系,對公司業績確實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提高自營比例,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在營銷改革期,公司營銷費用的增增減減屬于正常現象。”
不過,北京鼎臣醫藥咨詢管理中心創始人史立臣表示,“醫藥行業代理制的與特點是投入少、啟動快、回錢快、風險低。自建營銷團隊的話的成本會非常高,整體來看,是不可能降低營銷費用的。”
精華制藥也在今年三季度發生業績“變臉”。其披露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錄得1.29億元的凈利潤,且其在半年報中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未達到50%,未披露業績預告。但精華制藥在10月14日晚披露的業績預告修正公告顯示,其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1.95億-2.25億元,第三季度單季虧損3.23億-3.53億元。
精華制藥股價在隨后的三個交易日(10月15日至17日)股價連續創出近一年新低。
公司解釋業績虧損的原因主要為子公司南通東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1-9月業績下降,且與預期偏差程度較大,公司對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進行了減值測試,預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3.85億元。
在市場普遍認為業績為王的當下,業績不及預期甚至上演“變臉”戲碼的個股,行至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境地。機構建議應該警惕三季報業績地雷,繼續“排雷”。
業績與股價齊飛
Wind數據顯示,醫藥生物行業83家三季報業績預喜公司的具體分布為:預增26家、續盈5家、扭虧5家、略增47家。從預增幅度上來看,泰合健康(000790.SZ)、四環生物(000518.SZ)、廣生堂(300436.SZ)等12家公司預計三季度凈利潤同比有望上漲達到或超過100%。
作為醫藥創新過程中的“賣水人”,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一般指新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行業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向好。泰格醫藥于10月9日晚發布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3.84%-70.08%,對應歸母凈利潤區間為5.21億-5.41億元;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預計為1.69億-1.89億元,同比增長70%-90%。公司并預計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有增長。“由于我國新藥研發起步晚,研發投入低,大部分CRO企業是基于國內工程師紅利,依靠海外藥企的訂單初步成長起來的。然而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和美國市場發展日漸成熟,行業增長穩定,與此同時國內CRO行業高景氣,CRO企業國內業務增速超過30%。當前時點,國內收入占比高的公司業績直接受益于國內行業高增速。”海通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余文心認為。
在國內CRO行業高景氣度之下,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凱萊英(002821.SZ)的股價頻創新高。截至10月17日,該三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的股價漲幅分別達69.43%、140.64%和86.76%,大幅跑贏大盤同期走勢。
再以疫苗板塊為例,目前康泰生物、智飛生物(300122.SZ)、沃森生物(300142.SZ)等疫苗上市公司已披露了三季度業績,且均預計實現大幅增長。
康泰生物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15億元-4.4億元,同比增長10.31%-16.96%;智飛生物預計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52%-72%,對應當期的凈利潤16.52億元-18.69億元;沃森生物10月10日晚披露的三季報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9%-43%,對應當期的凈利潤為1.18億元-1.3億元。
針對業績的大幅增長,上述三家公司均表示與疫苗業務的生產和銷售有關。其中沃森生物表示,報告期內,公司自主疫苗產品產銷持續穩定增長,經營業績實現同向上升,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自主疫苗產品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增長約39%、28%。
截至10月17日,自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告以來,康泰生物、智飛生物、沃森生物的股價分別上漲16.10%、6.72%、7%。
受長生生物疫苗事件影響及疫苗法出臺監管趨嚴,據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數據統計,2019年1-9月,疫苗行業整體批簽發量為38692萬支,同比下滑9%,下滑幅度較1-8月小幅擴大。不過智飛生物、沃森生物、華蘭生物等疫苗企業在今年前三季度獲批簽發量同比均大幅增長。
中檢院數據顯示,2019年1-9月,智飛生物獲批簽發總量為1546.5萬支,同比增長28%;沃森生物今年前三季度獲批簽發總量為2934.4萬支,同比增長57%;隨著華蘭生物四價流感疫苗于2018年上市銷售,其在流感疫苗領域的市場份額顯著擴大,今年前三季度,45%獲得批簽發的流感疫苗來自華蘭生物。
二級市場上,Wind數據顯示,10月10日至17日北上資金已連續6個交易日實現凈流入,合計凈買入147.11億元。凈買入期間,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格外受到北上資金青睞。
北上資金凈買入期間,103只醫藥股獲凈買入,是北上資金凈買入數量最多的板塊。其中,沃森生物、東阿阿膠、安科生物、大參林、京新藥業等獲得北上資金加倉比例居前。上述提及的三季報業績預喜的沃森生物獲北上資金加倉比例居前,超1%。此外,康泰生物、智飛生物、華蘭生物等疫苗企業均獲得北上資金加倉。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