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不敗神話破滅 “躺著賺錢”模式失效后該怎么投?
打中新股躺著賺錢漸漸成為過去式,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或成趨勢。
近期,渝農商行(601077.SH)上市首日未能封住漲停,之后股價連續下挫;麒盛科技(603610.SH)上市首日漲停之后,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拉響了新股破發的警報。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從近四年新股上市后的連板天數來看,新股開板時間越來越早。2016年和2017年,均有上市后連板天數在20個交易日以上的新股出現,而2019年最多連板天數降至18天,且連板天數在10天以上的個股數量為近四年來最少。
對于新股不敗神話被打破的原因,多方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新股供求關系改善,新股稀缺性下降,導致炒作空間減少;另一方面則說明市場越來越理性對待新股,不再盲目爆炒。
打新不再無風險后,投資者該如何打新?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在打新之前應該認真研究公司基本面情況,考量個股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升值空間。
新股不敗神話被打破
上市首日未封住漲停、次日跌停,今年10月29日在主板上市的渝農商行因打破新股上市連續漲停的神話,而成為近期市場的關注點。
渝農商行發行價7.36元/股,上市首日僅半個小時就打開漲停,以27.04%的漲幅收盤,次日直接跌停,第三個交易日再度下挫3.8%,并最低下探至7.66元/股。然而跌勢并未止步,11月4日,該股繼續下跌,收報7.69元/股,距離破發僅一步之遙。
另一個“意外”則是麒盛科技 ,該公司同樣于今年10月29日上市,僅上市首日漲停,之后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第四個交易日(11月1日)盤中最低下探至48.03元/股,距離發行價44.66元/股并不遠。11月4日收跌4.12%,報收于50.01元/股。
這無疑拉響了新股破發的警報。其實,在今年1月18日,中國外運(601598.SH)已打破新股上市首日上漲的慣例,并于當日破發。該股票發行價為5.24元/股,上市首日下跌6.68%,收盤價為4.89元/股。這是2016年以來首只上市首日下跌以及破發的股票。
從2016年以來至今新股上市的行情來看 ,上市首日封漲停已是司空見慣,僅有3只股票在上市首日沒有封漲停,這其中除中國外運和渝農商行之外,還有2017年12月25日上市的招商公路(001965.SZ)。
再看新股上市后5個交易日的行情,2016年以來,917只股票中,有27只股票在上市5個交易日后處于跌勢,跌幅在10%以上的股票共有15只。
上述27只股票中,在2019年上市的股票就達到24只,占比達到89%。剩余的3只股票則分別為2018年9月26日上市的長沙銀行(601577.SH)、2018年3月1日上市的華寶股份(300741.SZ)、2018年2月12日上市的養元飲品(603156.SH)。
新股上市后的連板天數(除去上市首日)也是反映新股行情的一大指標。
根據Wind資訊數據,除去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的科創板,連續漲停板天數在10天以上的股票,2016年共有167只,其中連續漲停20天以上的股票就有19只,漲停數最多的要數海天精工(601882.SH),連收29個一字漲停板。2017年連續漲停板天數在10天以上的股票共有207只,連續漲停20天以上的有4只股票,最多之時連續26個交易日漲停。
到2018年和2019年新股數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新股連板的天數也相應有所減少。這兩年連板天數在10天以上的股票數量分別為29只、20只。其中,2019年最多連板天數為18天。
相應的,從最少連板天數來看,2016年沒有連板天數為1天的股票,起點在2天以上;2017年~2019年連板天數為1天的股票數量分別為2只、5只、5只。
原因何在?
依靠打新躺著賺錢已越來越難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新股不敗神話破滅?
“開板時間越來越早,說明市場越來越理性對待新股,不是盲目爆炒了。”資深投行人士、《科創板之道》作者王驥躍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原因稱,新股發行常態化,尤其是近期發行節奏較快,新股稀缺性下降,導致新股炒作空間減少。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認為,供求關系的改善會使得IPO身價下跌,“IPO的通道還會更加通暢,將來新股申購不會像大家想得那樣踴躍了”。
他同時稱,另一方面,可能市場對于新股的投資或申購變得越來越理性。他舉例稱,中概股在美國掛牌上市首日破發比例基本在30%~40%,港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比例一直以來維持在10%~15%之間,這才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狀況。
從新股的發行情況來看,2019年共有147家公司上市,其中科創板上市41家,其他板塊上市106家;2016年~2018年的上市家數分別為227家、438家、105家。在2015年11月份重啟IPO以來,IPO的審核和發行便呈常態化,目前“堰塞湖”已消解。
另外,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之后,目前創業板也吹響了試點注冊制的改革號角。那么在注冊制推廣的情況下,市場化定價是否對當前的新股行情有一定的影響?
王驥躍認為,對市場會有一定的心理影響,但是尚不構成直接影響,科創板在發行節奏慢的時候也有一定的炒作,直到發行節奏快起來,才開始接近破發。
在董登新看來,新股上市之后連續拉出多個漲停板,一定程度上與市值配售的制度有關系,投資者在市值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都會去申購新股,“好像不申購新股的話,市值就浪費了”。這種狀況持續的話,一方面“市值配售”阻止場外投資者“打新”;另一方面,中簽者一旦遭遇支付困難,或是市場暴跌,則可能發生網下與網上中簽者紛紛“棄購”,最終可能導致“發行失敗”。
由此,他建議,盡快取消“市值配售”,按照實繳資金規模申購新股,這樣更能夠讓新股的定價變得更加真實理性。
不過,王驥躍認為,如果改成申購時就繳款,對市場的資金面有所沖擊,“因為中簽率很低,需要動用的資金就很多了,實際上很浪費”。
那么在打新已不再無風險的情況下,該如何投資新股呢?
“當破發情形甚至破發潮出現,意味著閉眼打新階段已經結束了,中簽可能變成中刀,而不是中獎了,投資者有必要睜大眼睛,認真研究公司招股書及信披材料。”王驥躍認為,有公司被市場挑中而追捧,有公司無人問津甚至被市場拒之門外,這本是市場常態,打破新股不敗,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才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措施。
董登新也稱,隨著新股的定價越來越市場化,未來的一二級市場的差價會越來越小,投資者不要把打新看成一種福利,盲目進行打新,而是要考量個股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升值空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