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  性愛行為  性虐待

券業經紀模式巨變 年內裁撤營業部超去年3倍、新設卻不足6成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11-20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券業經紀模式巨變!年內裁撤營業部超去年全年3倍,新設卻不足6成!兩年后逼近盈虧平衡點,如何破局?

  2019年只剩下不足50天的時光。這一年,證券行業的日子比去年好過了很多,資本市場改革也提供了業務增量機會,但是開源節流的趨勢卻比之前更為明顯。

  13日晚間,中信證券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同意撤銷上海、杭州、嘉興的5家證券營業部,而類似的行業信息今年來屢見不鮮。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初至11月15日,證券業被核準裁撤的分支機構達139個,超去年全年3倍,如果考慮監管正在審批及券商決策要裁撤的因素,年內行業裁撤分支機構數量將超150個;與此同時,共有32家券商被核準新設249個分支機構,沒達到去年新設數量的6成。

  這其中,有券商因并購事項,對原有分支機構進行重新整合;也有券商戰略性調整的考慮;也有券商在對原有不合理的網點布局進行調整。而最根本的原因,則是盈利因素在左右決策。

  經紀業務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節流容易,開源不易。中信證券日前發布的證券行業報告預判,如果沒有交易量放大的市場環境,不做成本結構的調整,兩年后經紀業務將逼近盈虧平衡點。

  綜合看來,作為人力密集型業務的券商經紀業務,不論是繼續“跑馬圈地”或者裁撤分支機構本身,似乎都不是治本之策,真正實現商業模式的重新定位,或許是轉型成功的關鍵。

  今年來行業已核準裁撤139個分支機構

  11月13日,中信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四十六次會議決議,同意撤銷上海婁山關路證券營業部、上海中信廣場證券營業部、杭州麗景路證券營業部、杭州莫干山路證券營業部、嘉興紡工路證券營業部等5家證券營業部。

  如果說券商前兩年在大躍進式的“跑馬圈地”,去年新設分支機構的節奏明顯放緩,而今年來,大家明顯感覺到,券商裁撤分支機構的信息多了,而數據則印證了這個判斷。

  記者據各地證監局官網梳理,今年初至11月15日,有38家券商被核準裁撤139個分支機構,其中因與中信證券整合的原因,廣州證券裁撤了32個分支機構,而即便剔除廣州證券數據,仍有37家券商今年要裁撤107個分支機構。

  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據券商中國記者此前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年證券業相對蕭條的情況下,共有21家券商裁撤32個分支機構。今年來券商裁撤分支機構的數量,較去年全年超出3倍。此外,還有7家券商的裁撤分支機構事項尚待審批,也有中信的裁撤事項即將啟動,考慮進上述因素,保守計算,今年證券業被核準裁撤的分支機構將超150個。

  具體而言,華林證券和東北證券裁撤的分支機構數量都超過10個,其中華林證券今年來共核準裁撤14個分支機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在湖北、湖南、四川、重慶都裁撤了2到3個營業部,也在江蘇省的欠發達城市裁撤了3個營業部。

  東北證券主要在自己的注冊地縮減分支機構數量,今年來被核準撤銷的11個分支機構,全部在吉林省,其中裁撤了包括四平分公司在內的7家分公司,以及4個營業部。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年報梳理,至去年末,東北證券在吉林大本營有8家分公司,都設于2013年,而今要裁撤七家,唯有延邊分公司暫時保留。

  長江證券與東北證券類似,今年來撤銷了9個位于湖北省的分公司,均在三四線不發達城市。在去年年報里,長江證券披露,至報告期末,公司在湖北省有11家分公司,將近一年過去了,長江證券在湖北省內只剩下武漢分公司和湖北自貿區分公司兩家,實際行動來認證“重要分公司”。

  此外,中信建投證券、國海證券、東吳證券、大通證券都裁撤了超過5個以上(含5)分支機構。除了在東北、中西部區域收縮戰線外,多個券商都在自己大本營精簡分支機構,比如,中信建投裁撤的8個分支機構中,有4個是北京地區的營業部;國海證券裁撤的6個分支機構中,5個都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營業部。

  多位證券行業人士都表示,券商裁撤分支機構,最重要的判斷因素就是能否盈利。

  廣州證券裁撤32個分支機構

  今年來,裁撤分支機構最兇猛的券商當屬廣州證券,從2月份開始,就陸續有分支機構被核準裁撤的消息傳出,至6、7月份最為密集,這兩個月內有超過20個分支機構被核準裁撤,至8月份開始減少,9月份至今未有新的核準裁撤事項。據記者梳理,年初至今廣州證券共有32個分支機構核準裁撤,包括13個分公司和19個營業部。

  廣州證券2018 年年報顯示,報告期末公司境內共有35家分公司,截至今年11月,已有包括青島、寧波、蘇州、上海、陜西、福建、廈門、北京等13家分公司陸續取得當地證監局核準撤銷的批復,超過原先數量的三分之一。

  這13家分公司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省級及直轄市的分公司為重點裁撤目標,比如陜西分公司、上海分公司、福建分公司、北京分公司。剩余的22家分公司主要位于東北部地區和華中、華南地區,其中華南地區分公司剩余5家,分別為深圳分公司、海南分公司、廣西分公司、廣州分公司、佛山分公司,在所有地區中占比最高。

  此外,廣州證券2018 年年報中披露的公司證券營業部共有135家,分布在全國32個省市。但截至目前,已有一半的省市有營業部被核準裁撤,雖然數量占比不多,但輻射范圍較廣。總體來看,涉及到營業部裁撤的省市主要位于中北部和西南部地區,且分布地點以二三級城市為主。

  據今年初中信證券披露的預案,經紀業務方面,廣州證券將保留廣東省(深圳除外)、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云南省和貴州省內的經紀業務。記者梳理,裁撤分支機構也有一些重點發展地區的營業網點,比如海南省海口國貿路證券營業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金湖北路證券營業部。

  據了解,中信證券對廣州證券營業網點整合的主要原則是填補區域營業部網點空白、加強重點區域市場開發、提升營業網點盈利水平。從裁撤與保留的分支機構情況來看,保留營業部最多的地區基本鎖定在資源較為充足和運營條件較好的地區,而分公司裁撤之后的布局方向是逐漸向華南地區側重的。

  新設數量接近去年全年六成

  2015年開始,券商紛紛以跑馬圈地的方式擴充網點,多個券商分支機構數量猛增。不過去年開始,券商新設分支機構的熱情明顯減緩,而今金融科技愈加受重視,券商經紀業務整體往線上轉移的趨勢下,券商新設分支機構的數量也銳減。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初至11月中旬,共有32家券商被核準新設249個分支機構,每月平均新設23.7個分支機構,相比于2018年月均新設36.75個、全年新設441個分支機構的新設增速明顯放緩。

  但還是有一些券商逆勢布局,甚至一口氣新增數十家分支機構。表現最為突出的是方正證券,今年7月份一口氣被核準新設30個分支機構,包括8家分公司以及22個營業部,受到行業的關注;四個月后,11月8日,方正證券又一口氣被核準新設32個分支機構,全部為營業部,則讓業內感到“吃驚”了。年內新增62個分支機構,即便在券商大肆“跑馬圈地”的2016年和2017年,也是一個排名前列的成績。

  記者梳理發現,近三年內,方正證券幾乎沒有新設分支機構,所以新增分支機構數量平均到每年來看,方正證券此番舉動也正常。對于一次設立60多個分支機構的成本問題,有業內人士分析到,現在券商新設機構大多為C型營業部,主要是浮動人力成本,成本可控,基本一年就可以收支平衡。

  除了方正證券外,廣發證券、海通證券、華西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財富證券、平安證券、山西證券年內核準新設分支機構數量都超過10個。其中廣發證券核準新設20個,哈同、華西、興業分別核準新設17個分支機構。

  有券商經紀業務負責人分析道,現在逆市新設分支機構的原因大概率是為了“補弱”。由于這幾年經濟發展態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布局合理的地方現在不合理了,以前布局比較少的地方反而蓬勃發展起來,大券商新設分支機構更多是為了“補弱”。

  找準財富管理轉型路徑是關鍵

  其實,在券商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的過程中,線下網點是備受爭議的存在。10月初,在美國券商推行零傭金的時候,就有資深券業人士就表示,對于國內大部分老牌券商而言,最先考慮的恐怕是網點政策,依靠產品銷售或者財富管理轉型,絕大部分物理網點都將陷于虧損。

  據上交所公布數據,至2019年10月,銀河證券以495個營業部數量,排名行業第一;安信證券、國泰君安的營業部數量都超350個,今年來分支機構擴張的方正證券排名第四,營業部數量323個,中泰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長江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均超260個分支機構,排名前十。

  營業部數量排名靠前的券商會如何轉型,大家都很關注,而他們的戰略也在分化。比如方正證券還在擴張,銀河證券的物理網點數量保有量連年行業第一,但卻沒有明顯的裁撤舉動。

  記者了解到,經紀業務見長的銀河證券在摸索財富管理轉型時,對線下網點的改革非常看重,在人員調整和發展策略方面都在轉變。銀河證券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梁純良曾對媒體表示,以前銀河證券分支機構人員數量比較多,整體年齡偏大,銷售人員占比過高,近年來銀河證券在對分支機構進行兩項轉型,一是實現人員年輕化、專業化,去年起,多個具備較高能力水平的80后開始擔任分公司總經理,也已有90后擔任營業部總經理;第二個轉型就是壓縮銷售端 ,改變人海戰術策略,從數量規模向專業技能型轉變,目前已實現了減員增效。

  開源節流對券商的重要性,有太多佐證。據中信證券日前發布的證券行業報告,隨著開戶滲透率提升,適齡人口擁有股票賬戶比例趨于飽和;互聯網雖然幫助券商迅速擴大了客戶覆蓋面,但投資者真實交易意愿不強。過去五年行業營業部增長98%,從業人員增長74%,白熱化的競爭體現在持續走低的傭金率上,如果沒有交易量放大的市場環境,不做成本結構的調整,兩年后經紀業務將逼近盈虧平衡點。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按照2018年上市券商經紀業務利潤率情況,全行業經紀業務成本450.9億元,如果市場日均股基交易額為2018年的4135億元的水平,傭金率保本線為萬分之2.24,如果按照2019年前三季日均5800億元交易額,經紀業務保本點傭金率為萬分之1.60。2019年8月,行業股基經紀傭金率已經降至萬分之2.90,同比下降0.55個基點,按此傭金率降幅,不考慮交易額增長和金融科技成本替代,兩年左右時間經紀業務利潤率趨于零。

  綜合看來,作為人力密集型業務的券商經紀業務,如今不論是繼續“跑馬圈地”或者裁撤分支機構,似乎都不是治本之策。在行業內競爭白熱化、外資持股比例放開、業務范圍全面放開等等沖擊下,國內券商須盡快實現商業模式重新定位,找準財富管理轉型路徑,滿足投資者的理財和財富傳承需求。這樣,等到外資“狼”來之時,大家在同一起跑線,才有較量的資本。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