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閃崩 醫藥白馬股華蘭生物業績低于市場預期 去年多高管擬集體減持
A股市場上,業績低于預期可謂是另類的“雷”了!
前幾天,“股王”貴州茅臺大跌,被市場稱“2020年第一雷”。1月2日,貴州茅臺(600519)披露了2019年初步核算的營收及凈利潤,因業績表現不及預期,其股價盤中跳空暴跌逾5%。
6日,曾經的醫藥明星股華蘭生物(002007,股吧)午后開盤股價閃崩,盤中一度跌超8.00%,這究竟怎么一回事?
消息面上,華蘭生物今日公布2019年度業績預告,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10%-20%;預計盈利12.53億元-13.67億元,相較前三季度業績增速有所放緩,低于市場預期。
梳理歷史財務數據觀察,華蘭生物在2016至2018年,營收增速分別為31.45%、22.41%和35.84%,同期歸屬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2.45%、5.19%和38.83%。
增速方面來看,相較于前三年的增速今年的營收增速確實不是很亮眼,這或許也是影響該公司股價大跌的原因之一。
對于此次業績變動原因,華蘭生物披露,公司血液制品業務保持穩定增長,控股子公司疫苗公司四價流感疫苗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初步核算,2019年度,疫苗公司營業收入約為10.5億元,較上年度增長31%,疫苗公司凈利潤約為3.8億元,較上年度增長42%。
2019年三季報數據顯示,華蘭生物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38億元,同比增長29.60%,歸母凈利潤9.64億元,同比增長26.89%,扣非歸母凈利潤8.92億元,同比增長31.1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9月12日華蘭生物曾發布了一則關于部分高管減持股份計劃的預披露公告,公告顯示多位高管擬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220.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1571%。
公開資料顯示,華蘭生物成立于1992年,主營業務為血液制品、疫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包括血液制品業務和疫苗制品業務,其中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復合物等。從營業收入構成來看,華蘭生物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血液制品,其中人血白蛋白與靜注丙球兩項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據了其營收的“半壁江山”。
截至6日收盤,華蘭生物股價跌7.98%,最新市值約為451億元,當日市值直接蒸發超30億元。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