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體育健身場所穩步開放
足球運動愛好者在重慶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踢足球。
新華社記者 唐 奕攝
隨著疫情好轉,健身場所正逐步敞開大門。
為了滿足群眾參與體育健身、增強體質的需求,減小體育健身服務企業面臨的運營壓力,各地體育健身場所陸續開放。4月21日,北京市體育局印發通知,指導全市體育健身場所實施科學精準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
在北京之前,已經有多地結合實際,有序“重開”體育健身場所。其中,上海、天津、浙江、廣西等地在上月或更早時就公布了公共健身場所恢復開放的相關指導方針。而武漢,當地體育部門也表示,將按照“分區分級、分類分時”原則,開放室外、室內各類公共體育場所。
從各地恢復體育健身場所開放的進程來看,堅持從低風險場所開始逐步進行開放成為普遍準則——先開放室外健身場所,后開放室內健身場所;先開放無接觸無對抗的體育運動項目,后有序開放有接觸有對抗的體育運動項目。
走出家門、進行鍛煉是久違的喜事,但在疫情仍存的情況下,做好防護措施,科學、安全地運動健身,嚴格要求少不了。
網上預約申請、出示健康碼、入場登記、測量體溫、鍛煉中保持安全距離……在各地已開放的體育健身場所中,如上場景已屬常見。山東省體育中心在3月對外開放之初便明文規定,體育場內場塑膠跑道同一時間段內不超過200人,達到限定人數時停止入場;足球和籃球場地同樣限制人數。市民如想去鍛煉,首先需要在網上實名預約場地,或在未達到限定人數的前提下實名登記后進行現場報名,隨后通過健康碼等方式核驗身份和健康狀況,進行登記并檢測體溫,體溫正常且佩戴口罩方可進入。
與之類似,廈門等地規定,體育場所的每個器材僅限單人操作,不得多人共用同一器材,健身人員或候場人員各自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離。上海市體育局則發布文件,明確規定了九項管理制度,包括進出人員管理、保持良好通風環境以及加強消毒管理等措施。天津市在其發布的《工作指南》中要求各室內場館采取分區域、分時間、分階段、分項目服務,督促鍛煉者做好個人防護,并盡量保持安全防護距離,避免身體接觸對抗類體育活動。另外,鍛煉者入場前,必須首先檢測體溫,然后進行“津門戰疫”掃碼或“健康碼”檢驗,禁止發熱人員和處于隔離期人員入場。北京市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對恢復開放的體育健身場所進行抽查督查,督促落實疫情防控責任,確保體育健身場所開放后的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對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體育健身場所,要及時督促整改;對整改效果不好的要果斷關停,并從嚴處罰。
疫情尚未結束,在積極向好的形勢下,做好科學防控、科學運動,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 標簽:濟南大學內部信息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