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疾病與飲食不當有關!堅持8個字,飲食健康助長壽
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又是一年。在2020年的第一天,可可首先要祝大家元旦快樂~
忙于慶祝新年伊始的同時,可千萬別忘了為新一年的身體健康開個好頭。在影響健康的眾多因素中,飲食絕對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吃得健康,以下這些雷區可別踩!
![](http://pics3.baidu.com/feed/2cf5e0fe9925bc31a944cfcdf3ee70b4cb137006.jpeg?token=8b5cb6ee3531532d44a55cb8e0187be3&s=3080DC5D1A62B65F1858CCA30300F003)
1,警惕食物中的“隱形威脅”
現如今,重視飲食健康的人越來越多,但很多人的“三高”還是控制得不理想,為什么?原因可能在于他們忽略了飲食中的“隱形威脅”。
1,隱形鹽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鈉是維持人體滲透壓的重要物質。一旦攝鹽過多,鈉元素增多,就會留住更多的水分,導致血容量增加,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因此,要控好血壓,除了遵醫囑按時用藥外,減少攝鹽量也至關重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不超過5g,包括烹飪放的鹽,以及加工食品中的“隱形鹽”,比如:火腿腸、咸菜、醬肉、臘肉、泡面等。
舉個例子,一包某方便面的面餅鈉含量為792mg鈉,料包鈉含量為1528mg。根據1g鈉≈2.5g鹽,換算下來,一包方便面的鹽含量就約有5.7克,已經超過了推薦量。
像方便面一樣“隱形鹽”含量高的食品還有很多,平時一定要學會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盡量購買鈉含量少的食品,減少隱形鹽的攝入。
![](http://pics3.baidu.com/feed/d833c895d143ad4bc7c15ff52f33a7aaa50f06ca.jpeg?token=a29729cef8052d88660b61bc1a643dcb&s=61809C54C200794FDD050C6B0300E01A)
2,隱形油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的油脂攝入量為25~30g,但若不警惕“隱形油”,很容易導致攝油量超標,誘發或加重高血脂、肥胖、心腦血管疾病、胃食管反流等病癥。那么,哪些食物更易掉進“隱形油”的陷阱呢?
①堅果
堅果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每天吃一小把有益健康。
但很多人一吃就停不下來,尤其是看電視、聊天時,不知不覺一大盤瓜子就吃完了。而堅果中油脂含量豐富,過量食用易造成油脂攝入超標,增加疾病風險。
![](http://pics2.baidu.com/feed/8ad4b31c8701a18b1303f144331efa0d2938fe8d.jpeg?token=b1f3fe22e6faf0d811e5add2db8d21b2&s=1D22F5174EBB6A843E5B80F10300E039)
②沙拉醬
吃水果沙拉,有人會放很多沙拉醬,但你知道嗎,每100g沙拉醬約有800千卡熱量,而100g瘦牛肉的熱量才100多千卡。更關鍵的是,沙拉醬多是由植物油和蛋黃攪拌而成,其含油量可高達80%,過多食用也易造成血脂升高。
建議每天吃沙拉醬最多25g。與此類似的芝麻醬,含有40%~60%的脂肪,每天攝入量也不宜超過25g。
③各式小點心
薩其馬、蛋黃酥、桃酥等小點心是不少人的心頭好,但它們的含油量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比如:20個蛋黃酥約用150g黃油,而黃油屬于動物脂肪,約含有一半的飽和脂肪酸,過量食用易升高甘油三酯、膽固醇。
![](http://pics4.baidu.com/feed/b812c8fcc3cec3fd4822ff3c7bb9293a87942716.jpeg?token=976b6c638cffc4d140f039702f9a1f01&s=330DF6065B8258411A82726E0300707B)
3,隱形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的糖攝入量以不超過50克為宜。攝糖過多,容易增加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痛風、骨質疏松等多種疾病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更有研究表明,長期高糖飲食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者短10~20年。
可能很多人慶幸自己并不喜歡吃糖,但你躲過“隱形糖”的威脅了嗎?
①部分飲料
市面上售賣的飲料大多含糖,包括果汁飲料、碳酸飲料等,有記者調查發現,多數飲料每100ml含糖量約10g。也就是說,一瓶500ml的飲料下肚,全天的糖攝入量就已經達到上限了。
相比之下,自己榨果汁雖然更健康,但也容易導致果糖攝入過多、吸收過快,又會浪費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等。還是更建議直接吃水果。
此外,很多人愛喝的奶茶也含有較高糖分,即便是不額外加糖的奶茶也很可能是含糖的,建議大家適當少喝。
![](http://pics7.baidu.com/feed/bf096b63f6246b6027eff42246c9e749500fa2be.jpeg?token=80e3e67789b1a9414989cfe861fe95f6&s=1F3D6686C47335881EAFC16A0300701B)
②干貨食品
糖有保水作用,可以讓食品在保存過程中不至于變得太硬,影響口感。所以,很多干貨食品在精加工過程中都會加入一定量的糖,哪怕吃起來不甜,也很可能屬于高糖食品,比如:部分牛肉干、豬肉脯、小魚干等。
建議盡量選擇沒有額外添加糖的干貨食品,購買包裝食品時,選擇營養成分表中糖含量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較低的。
![](http://pics3.baidu.com/feed/ca1349540923dd54e229d6c47c384edb9d8248ff.jpeg?token=d31f12c77f9984768dc910b5ced7c791&s=9C3A6697604237479003D5AA0300200B)
2,別相信少吃碳水化合物更健康
繼少吃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米面等主食)減肥之后,也有人說其對心血管健康有利,事實真是如此嗎?
碳水化合物被腸道吸收后會變成葡萄糖,作為全身細胞代謝的能量來源,如果攝入不足,沒有足夠的能量供給,細胞新陳代謝減慢,各器官功能難免受到影響,又談何有利于心腦血管健康?
不僅如此,《柳葉刀公共衛生》發布了一篇對43萬人長達25年的隨訪研究的文章,結果顯示,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處于中等水平的人死亡率最低,而攝入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死亡風險,縮短預期壽命。
![](http://pics1.baidu.com/feed/3b87e950352ac65c78fb1d6256c34f1492138ad8.jpeg?token=889352e9189bfb8743fb1792a049a524&s=81A0DD154A1B66C40E2E7B760300F068)
一般來說,普通健康群體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應占總熱量的50%~60%。舉個例子,一個70公斤的健康男性,每天需要的能量約2000千卡,那么碳水化合物每天提供的能量應占1000千卡,大約是3碗(6兩)米飯的量。
需要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最好豐富多樣,建議粗雜糧、薯類等搭配食用。肥胖人群可以適當少吃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減重,但不建議盲目不吃。
3,晚飯別吃太晚,當心增加胃癌風險
現代人工作忙碌,很可能要到晚上九十點鐘甚至更晚才能下班,晚飯自然不能按時吃。等到想起來要吃飯的時候,又往往隨便應付,而這于健康十分不利。
日本東京大學對30~40歲的胃癌患者進行了一項飲食習慣的調查,其中83.4%的人有晚餐不規律的習慣。
而晚餐不規律,尤其是過晚進餐,沒多久就躺下睡覺,會導致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部,睡覺又會使胃腸處于相對停滯的狀態。長期如此,對胃黏膜的損傷非常嚴重,很容易誘發胃部疾病,甚至胃癌。
建議從晚餐進食到睡覺至少應間隔4小時以上,讓胃完全排空。工作再忙,也要記得吃飯,畢竟身體更重要。
![](http://pics3.baidu.com/feed/622762d0f703918f4341a9affc0cdb9258eec4ff.jpeg?token=bf9fdd44e813357e6216dc2728aee947&s=E7404CAF146786E31C04B12C0300D053)
4,補營養,喝湯不如吃肉
對于大病初愈、產后虛弱等人群,家里人常常會熬各種各樣的湯給他們滋補身體,雞湯、魚湯、骨頭湯喝了一碗又一碗,但喝湯真的能補營養嗎?恐怕未必。
我們不妨以雞湯為例:雞肉不僅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還含有礦物質和一定的維生素,對人體十分有好處。而雞湯中通常只溶入了10%左右的蛋白質,維生素、鈣質等含量也遠不如雞肉。
不僅如此,雞肉中的嘌呤含量也是比較高的,200g雞胸肉的嘌呤含量大約等于7只100g大小的螃蟹所含的嘌呤量。嘌呤可溶于水,久燉的雞湯里面嘌呤含量可想而知,長期如此,容易增加高尿酸血癥甚至痛風的風險。
所以,相比之下,還是吃肉更有營養,而魚湯、骨頭湯、火鍋湯等也都是一樣的道理,都要講究適當少喝,尤其是已經患有高尿酸血癥的人群。
![](http://pics1.baidu.com/feed/64380cd7912397dd30df9dd8f4b34fb2d1a2877b.jpeg?token=505c9a9fc67b77be2e5740b76e2a976d&s=15A124BE16BDD1CA488567C30300B01B)
5,喝茶要適度每天別超過這個量
茶是中國的傳統飲品,其中的茶多酚對人體好處頗多,但飲茶不當,也易增加疾病風險。
茶多酚雖然能抗氧化,保護心腦血管,但它同時也有利尿作用。當人體處于脫水狀態時(腹瀉或長時間未進食進水),大量飲用濃茶不僅難以補充水分,反而可能幫助排尿,增加血液粘稠度,加大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不僅如此,濃茶會對胃粘膜造成刺激,有人對“不喝茶、每天喝小于4g茶、每天喝4g以上茶”的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喝4g以上茶葉的人患胃癌的風險增加46%。
建議每天茶葉用量不超過4g,少喝濃茶,以免適得其反,有損健康。
![](http://pics0.baidu.com/feed/f7246b600c3387443f0dd656fc3e24fcd62aa08c.jpeg?token=32bb2b377576da2ada85a88f49513fbe&s=FE1E04C702425EFE028EF4E80300501A)
6,“近鄰不如遠親”低溫烹飪更健康
說了這么多飲食上容易中招的雷區,有沒有什么值得推薦的飲食原則呢?這還真有!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在飲食上“近鄰不如遠親”。
人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類動物,與我們關系相近的是豬牛羊等陸地哺乳動物,稍遠的則是雞鴨等陸地非哺乳動物,更遠的則是魚蝦蟹等水生非哺乳動物。
也就是說,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吃豬牛羊不如吃雞鴨鵝,吃雞鴨鵝不如吃魚蝦蟹。但也不是讓大家只吃魚蝦蟹,每周吃280~525g左右即可。
飲食上,應盡量做到“鮮(新鮮)、野(天然)、淡(清淡)、雜(種類豐富)”四個字才更健康。
![](http://pics2.baidu.com/feed/7dd98d1001e93901bd228e89d6dda9e236d19618.jpeg?token=a2a1f1ab80e67f830fd6132b6024d3f4&s=DCB6BEF2448760F01C0B013C0300804A)
此外,健康的烹飪手法也很重要,盡量減少煎烤炸等高溫烹飪,多用蒸煮等低溫烹飪方法,不僅能減少營養流失,還能盡可能地避免苯并芘等有害物的產生。我們也給大家推薦一個范志紅教授的家傳“秘方”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