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硬板票"到電子票 火車票進入"第四代"
2020年春運即將拉開大幕。今年春運期間,電子客票將基本覆蓋全國高鐵線路,旅客只需刷身份證或手機二維碼,即可進站乘車,這是今年春運的一大變化。
如今,越來越多的車站正在“告別”紙質車票,北京南站售票車間黨支部書記康順興將車票在幾十年中的變化看在眼里。
從硬板票、軟紙票、磁介質車票到電子客票,作為一名已在鐵路一線工作34年的老售票員,康順興見證了火車票的每一次改變。
“以前,旅客總得拿車票,心里才踏實,現在刷著身份證就能上車,這些變化是我這個老售票員最初做夢都想不到的。”康順興說。
“硬板票”時代
拿幾張票才能上車是常態(tài)
1985年參加工作后,康順興第一次“經手”的車票便是“硬板票”。
“車間的老師傅說,硬板票就是第一代火車票,我們也把它稱作‘常備車票’,就是‘經常用’的意思。”說著,康順興將一張張長約4厘米、寬約2厘米的“小紙板”擺在記者面前,逐一介紹。
“從上世紀50年代到1997年左右,火車票使用的就是這種硬板票。起初,硬板票是幾張疊加使用的,還要搭配一個票條。”
康順興所說的“疊加使用”,是指倘若旅客想買一張“特快臥鋪”車票,就先要有一張普通的“客票”,疊加一張“特快票”,再疊加一張“臥鋪票”,可能還會再加上一張“空調票”,這四張“硬板票”共同疊加形成一套完整的火車票。“我們把它稱作‘四合一’車票。”
“拿著幾張票才能上火車,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常態(tài)。”康順興說。
記者發(fā)現,第一代“硬板票”上并未顯示車次、時間等信息。
康順興介紹,第一代的“硬板票”實際上是大批量預制的,旅客在售票口購買車票時,如果尚有余票,就會在票上壓上乘車日期。旅客還會收到一張票條,上面標著車次、時間等基本信息。
“第一代車票有粉色、白色和棕色的,代表車票的不同類型。”康順興告訴記者,粉色底紋的是普通客票,白色底紋的一般是加快票或者臥鋪票,棕色的在北京地區(qū)是市郊票,這種區(qū)分方式在不同城市大同小異。
此外,在還不能網絡購票的上世紀80年代,人們只能去預售處或火車站買票。“分布在城市幾個地方的預售處會提前3天賣從北京開往各地的車票,賣剩下的票會匯總到火車站,由火車站統一發(fā)售。”康順興說。
從軟紙票到磁介質車票
出票比“硬板票”快十幾倍 網上訂票興起
在第一代“硬板票”后期,出現了“四合一”模式的綜合票,即一張“硬板票”集客票、特快、臥鋪、空調等功能為一體,“這種綜合票可以看作是第二代‘軟紙票’的雛形。”
在1997年到2009年期間,全國范圍內開始使用第二代車票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