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媽媽產后頭痛,吃完感冒藥竟直接昏迷!醫生一看:趕緊手術!
產后頭痛,
是許多新手媽媽都有過的經歷,
通常休息之后自行就能好轉
(圖源攝圖網)
然而,廣州一位年輕媽媽
卻因此意外查出一種可致殘致命的腦病
頭痛吃了感冒藥 人卻昏迷了
23歲的廣州人王女士不久前剛生下小寶寶。產后2周,她斷斷續續地出現頭痛、手腳抽搐。家人以為她“感冒”了,吃了感冒藥后,頭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并開始出現意識不清等癥狀。
家人趕緊將已經昏迷的她送到附近醫院就診。做了頭顱CT后,醫生認為很可能是治療風險極大的顱內靜脈竇血栓 ,便立即緊急聯系中山三院腦血管外科主任汪求精教授進行會診指導。
汪求精詳細詢問病情后,認為患者極可能屬于顱內靜脈竇廣泛血栓 ,且已出現癲癇癥狀,如不及時干預,隨時可能出現腦疝,需連夜轉入中山三院治療。
轉后,腦血管外科團隊馬上為其完善術前準備,緊急行全腦血管造影。造影顯示,顱內靜脈竇廣泛血栓果然已經形成。
支架取栓 導管抽吸
緊急手術疏通腦血管
這種情況需要立即進行介入取栓。在得到家屬支持后,腦血管外科團隊馬上為王女士安排手術。由于患者可能存在許多未知的血栓引起靜脈竇不顯影,只能通過腦血管的解剖位置來摸索前進,對操作醫生的熟練程度及 應急能力等要求很高。
手術中,汪求精教授采用靜脈入路,憑借數十年的經驗。一邊小心地摸索著進行“疏通”,一邊不斷切換正位及側位造影,避免造成其他損傷。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在多次支架取栓、導管抽吸后,患者靜脈竇順利再通。
術后,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與護理,王女士的頭痛消失,意識轉清,精神明顯好轉,癲癇也未再發作。目前她已脫離了生命危險、逐步恢復健康,即將與朝思暮想的小寶寶團聚。
育齡女性和新生兒高發
漏診率高達七成
汪求精教授介紹,多發于青壯年及兒童,尤其是20-40歲育齡女性及新生兒更為多見 ,但女性明顯高發,尤其是口服避孕藥及圍產期的女性尤其高發,占到所有靜脈竇血栓患者的5%-20%。
該病常由外傷、頭面部的感染、血液高凝或瘀滯、腫瘤等因素引起。血栓阻塞靜脈竇造成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可使顱內靜脈和毛細血管的壓力增加。
該病臨床表現多樣,與血栓形成的部位、嚴重程度和發生速度有關,常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部分患者出現抽搐、昏迷等癥狀。
(圖源攝圖網)
由于病情變化如同“變色龍”般復雜多變,腦靜脈竇血栓極易漏診和誤診,其漏診率可達 73%。 40%的患者平均診斷時間在10天以上,重癥患者死亡率高達10%左右。
靜脈竇血栓需經磁共振成像和腦血管造影確診,傳統治療方案以抗凝、溶栓等內科治療為主,嚴重者需開顱手術治療,但患者療效參差不齊。
近年來,神經介入取栓術成為靜脈竇血栓形成新的治療手段。但該技術對醫生的技能要求較高,一般醫院很難開展,加之大多數基層醫務人員對該病了解不多,因此,患者往往難以得到有效的治療指引。
“坐月子”持續頭痛、慢性偏頭痛
當心腦靜脈血管在搗鬼
汪求精教授提醒,若在“坐月子”期間持續發生劇烈頭痛,一定要考慮腦靜脈血栓的可能性,應去到腦血管疾病治療水平較高的醫院進行腦血管的磁共振或CT等專項檢查。
同時,對于病因不明、長期難以治愈的慢性偏頭痛患者,要高度懷疑屬于腦靜脈血管問題。
他提醒有關醫生和慢性頭痛患者,在進行腦部檢查時,不能只單純檢查腦動脈,腦靜脈檢查也應受到同樣重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