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科幻粉”的科幻夢想
平行宇宙科幻展、新技術新產品展、科幻藝術展……上周末舉行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點燃了全國科幻粉的熱情,他們或是程序員,或是大學生,或是熱愛寫作的普通人……雖然職業不同,但他們都被科幻世界所吸引,有著不同的科幻人生,追逐著不同的科幻夢想,每一個人的故事,聽上去都很酷!
科幻讓她對科學保持好奇
“走進科幻的世界,可以讓我保持對科學的好奇心。”“90后”張月說著,笑了,“當年高考我理綜考了260多分,可能和喜歡科幻有一定關系。”
2003年,13歲的張月還在上初中,別的女生都喜歡言情小說,張月則因為同學的一本《科幻世界》雜志,愛上了科幻。
雜志里,有一篇王晉康的小說《生存實驗》,“很特別,一位男性作者竟以女性的視角來敘事。”《生存實驗》講述了一批地球人類小孩移民到外星球,因為一場意外導致生存系統損壞,孩子們被迫在外星球流浪,最終一個女孩子成為首領……“這樣的結尾和其它小說都不一樣,我一下就對科幻充滿了好奇。”張月說。
中學時,零花錢很少,張月就和同學一起湊錢,買5塊錢一本的《科幻世界》,期期不落。從這本雜志,她獲得了科幻的啟蒙,認識了劉慈欣。“以《三體》為代表的硬科幻,滿足了一個孩子對世界的很多好奇,這雖然是一種幻想,但是未來仍有可能成為現實。”張月沒有想到,自己大二時,竟能和偶像見面。那是在北理工舉辦的一場科幻沙龍上,張月見到了劉慈欣。“我是山西人,是您的老鄉。”張月主動搭訕,沒想到劉慈欣說自己是河南人。氣氛略顯尷尬,劉慈欣趕緊說:“我愛人是山西人,山西是我第二故鄉。”拿到偶像的簽名,張月開心極了。
張月也愛上了寫作,她期待用自己的文字幫助更多人關注科幻、熱愛科學。近年來,隨著《流浪地球》等影片熱映,科幻火了,張月很開心,但也有擔憂,“真不希望涌進來的熱錢破壞行業,我希望科幻能持續健康地發展。”
用電影幻想未來
100年后的22世紀,智能人生機器人“Alpha MO”會幫助人類匹配完美婚姻,但是男主角卻遇到了從2000年穿越而來的美麗女生,并愛上了她,發生了“Error 404”。經過不斷地掙扎,他打破程序預設,奔向自己的愛情……
這是科幻迷張子瑞在大學畢業作品《ERROR 404》中設計的未來場景。“男主角面對的愛情抉擇,正是他想去探討與思考的,到底未知與完美,哪個更高級?情感與算法,哪個更真實?人與科技,是支配,還是被奴役……”畢業于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張子瑞解釋著自己的創意。
為了讓15分鐘的影片架構嚴謹,張子瑞惡補了近30本著作及專著,更讓他驕傲的是,整部片子除了表演、聯合編劇外,幾乎全部工種都是他自己完成,包括利用后期合成8個三維場景、使用“動作捕捉”技術生成機器人“Alpha MO”、利用Amper Music提供的算法制作AI音樂等。最終,《ERROR 404》摘得包括2019年中國科幻大會水滴獎科幻電影組二等獎在內的近20個國內外獎項。
張子瑞并非專業編劇,也不是導演,在完成《ERROR 404》之前,他只是一名科幻愛好者。張子瑞從小就喜歡科幻作品,小學4年級時,他還組織班里同學一起創作了科幻小說《在宇宙外面》。
“科幻很酷,身邊大部分男生關心籃球、武俠時,我已經在遨游太空了,這讓我感覺自己與眾不同。”張子瑞說,熱愛科幻,使他有足夠的熱情涉獵計算機、文學、編劇等眾多交叉學科,最終完成《ERROR 404》。
“做本土優秀的科幻電影”
不僅僅是張子瑞,他的大學同學李盈,也因為扮演了影片中的男主角,一發不可收拾地走進科幻世界。
從腦機接口到AI智能,李盈和張子瑞利用業余時間關注科技前沿、研究編劇技巧。
“因為要構建科幻世界的世界觀,做到嚴絲合縫、合情合理,我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感覺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李盈還在網上訂閱各種前沿科技的音頻課程,吃飯、上下班,邊聽邊學,越學越覺得還有更多未知值得探索,“一個文科生硬生生給掰成了理科生。”李盈打趣道。
除了給自己充電,李盈還經常能從科幻的學習中獲取靈感,反哺工作,“這讓我更加相信,學習科幻是能夠與我的工作生活相互促進的。”
“我們要做本土優秀的科幻電影。”張子瑞和李盈,兩位“90后”異口同聲。(記者 孫云柯)
- 標簽:煩惱什么煩惱沒有什么大不了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