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病了該好好治治
演員高以翔在錄制綜藝節目《追我吧》時,猝然結束了35歲的年輕生命。制作這檔節目的浙江衛視頓時成為眾矢之的。沉痛之余,整個電視行業應將高以翔猝死作為一記警鐘,當下反省、檢查,立時補救,才是對這起悲劇事件負責任的結語。
人們或已忘記,2013年,浙江衛視的一檔跳水競技秀《中國星跳躍》,就曾經發生演員釋小龍年僅18歲的助理在訓練現場溺水身亡的悲劇。當時,制作方將其定義為“意外”,稱與跳水節目本身無關。或許是一名工作人員的“意外”不足以驚動輿論,節目制作過程中的管理粗疏、安全保護失當未能引起整個行業的重視。溺亡事件后,《中國星跳躍》經歷短暫的停播又復播了,只是讓釋小龍退出了比賽,如此了了。
健忘,無疑是信息超載的現代社會通病,但生命的代價不能被遺忘。從2013年至今,六年過去了,浙江衛視再次出現的高以翔慘劇,顯然無法再被當成是又一次“意外”。今天,我們盤點這些年來綜藝節目的各種病灶,用意并非譴責,而是為了提醒業內人士,不要等到那些看起來不過是娛樂一下的小問題、小缺陷釀成大禍時,再來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1
病癥
明星被迫拼命博“出位”
把損傷身體當成“工作敬業”,最開始只是作為影視項目或明星個人的宣傳噱頭,漸漸就演變成身為藝人不對自己狠點,就是不敬業。當綜藝節目以“游戲”之名,越玩越刺激,且互相仿效加速升級難度時,這種拼命的“敬業”就成了安全隱患。
最早玩出位的綜藝節目當屬明星跳水。2013年,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和江蘇衛視《星跳水立方》同期打擂,完全刷新觀眾對娛樂節目的想象邊界。尤其當64歲的牛群堅持從十米跳臺一躍而下時,娛樂與體育的混搭已經讓人感到有些畸形了。然而這一思路打開后,更多體育競技節目接踵而至,《極速前進》《非凡搭檔》《冰雪奇跡》《來吧,冠軍》……不勝枚舉。在這些節目里,明星常常要和世界冠軍混搭展開專業競賽,田徑、滑冰、攀巖、野外生存……
極限運動本就與高危相伴,明星未經訓練,不可能有那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奔跑吧兄弟》幾乎全部常駐嘉賓都在節目拍攝期間受過傷,李晨額頭縫針、陳赫腰部受傷;《真正男子漢》第一季,王寶強右腳骨折,第二季蔣勁夫手臂受傷。
為什么明星如此拼命?因為在此類綜藝節目里,明星毫無例外地陷入一種尷尬,參與就意味著必須達到或者接近標準,否則便難逃非議。比如《奇遇人生》第二季,楊穎飽受非議,因為在第一天連續騎車13個小時后,第二天沒能做到依舊像節目里常年騎行的素人一樣,再神采奕奕地騎車上路。雖然節目組后來為楊穎辯解,但大眾依舊怒斥楊穎的嬌氣和不敬業,還因此拉低了節目評分。另有一檔野外生存節目《跟著貝爾去冒險》,嘉賓韓雪因拒吃蚯蚓也引火上身,被批評為“矯情”。因為另外兩位女明星都吃了,吳倩將整條活蚯蚓一口吞下,連“不殺生”的張鈞甯也是讓同伴把蚯蚓劈成幾段后含淚吃了。
2
病癥
超長錄制熬壞嘉賓
綜藝節目進入網絡時代后,節目就越抻越長。從2015年普遍時長1小時一期逐步到1.5小時、2小時起跳,2018年《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開始把首期和決賽拉長到3小時。今年很多綜藝節目延續了這一時長,連《奇葩說》這樣的小型脫口秀節目也拉長到接近2小時,電視臺的熱門綜藝也“曲線救國”,花式制作各種特別版放到網絡上。
抻長節目的目的只有一個,擴容廣告時段。然而,節目時長增加意味著臺前幕后所有人員超時超量工作。劉歡錄《中國好聲音》時抱怨單期錄制時間超過12小時,太疲憊;韓庚半開玩笑地吐槽《這就是街舞》連續錄了20個小時;樸樹曾在錄節目時突然要走,原因是“到點就睡”……大明星還有機會吐槽兩句,而那些幕后工作人員和場內參與錄制的觀眾,肯定沒有樸樹那么灑脫的權利。
3
病癥
蓄意剪輯假造沖突
塑造人設是綜藝真人秀的基本操作手法,這和編劇塑造人物同理,設計合理就有看點,還顯得很真實。比如《極限挑戰》把黃磊塑造成“神算子”,張藝興是“小綿羊”,還有“極限三傻、三精”都成了觀眾熱議的話題。還有一些有劇情轉折的人設故事,比如《向往的生活》中,陳赫起初不干活,后來被蘑菇屋成員改造,加入勞動隊伍中感受到勞作的樂趣,這種先抑后揚的成長式剪輯,是兼顧制造沖突和不黑化明星人設的折中辦法,在綜藝節目中被普遍應用。
幾年前,大家還在爭論真人秀的真假問題,現在,舞臺上的綜藝節目已被默認按劇本操作了。然而,很多時候明星并不知情,節目通過剪輯制造的虛假沖突帶來的結果常常是傷害性的。去年,袁立發現《演員的誕生》播出后,自己在節目里狀似神經病,連發微博指控節目組,還曝光了與節目組溝通的聊天記錄,各方當事人說法不一,最終也沒有一方道歉或有個明確說法。
有經驗的大明星或許在節目開播前可以提前看片,并要求修改,但小明星就沒那么幸運,往往成了犧牲對象。在《演員的誕生》中,節目組曾播出鄭爽在后臺不愿意與任嘉倫合作排練的鏡頭。要不是表演指導劉天池站出來,為她打抱不平,指出在此之前鄭爽已經等了任嘉倫兩個小時,因此才有一些小情緒,但鄭爽耍大牌、不敬業的惡名坐實了。顯而易見,是節目組為了制造沖突,故意截取片段放大。《親愛的客棧》第一期,因為李蘭迪忘記對老板劉濤說出是馬天宇幫助她做早餐,就被套上了“謊話精”、“有心機”的人設。節目中這類塑造人設的片段被反復閃回,節目組很難撇清惡意剪輯之嫌。
4
病癥
三觀不正“以污為樂”
綜藝節目還常常把坑嘉賓作為娛樂手段,無底線操作,并以此為娛樂點。黃磊、孫紅雷、張藝興參與的熱門綜藝《極限挑戰》播出五季,被停播三次。明確的停播原因是觀眾反映這檔節目三觀不正,內容負能量。有觀眾總結,這是一個有嘉賓就坑嘉賓,沒嘉賓就坑常設嘉賓的節目,以此作為笑點吸引觀眾。比如在凌晨兩點半,明星熟睡狀態“玩驚悚,玩心跳”;節目里張藝興是“小綿羊”的人設,節目組就專挑他欺負,把他害怕的東西放進房間,有一次竟然放了一只雞。而且,這個節目的規則據稱是:“三個不遵守,三個看不懂”,明星嘉賓常常無視游戲規則,耍小聰明,每個人在節目中斗法,互相算計。
2017年,一批網綜被勒令下架,這些節目的問題大多是以污為樂。其中知名的就有小S主持的《姐姐好餓》,因為主持人隨意摸男嘉賓觸及“下限”;《吐槽大會》因為“吐槽太狠,污段子太頻繁”;《金星秀》因為金星自居娛樂圈毒舌代表,隨意炮轟明星,時常伴有刺激、低俗的言語。兩年過去了,放眼當下以污為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氣并沒有熄滅,雖然言語較之從前略有收斂,但各種不善意的搞笑和博出位仍在以娛樂之名滋蔓生長。 本報記者 金力維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