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歷史會說話Ⅲ 蓉城民俗志⑦|男性服飾演變:扒開男人們的衣櫥,誰說臭美是女人的專利?
《冷歷史會說話第三季:蓉城民俗志》如期而至,這一次,咱們通過《成長煩惱篇》、《修身養性篇》、《百業興旺篇》、《江湖傳說篇》等四個篇章,帶你拂開歷史的塵埃,探尋舊時的成都。
哪些傳統風俗延續至今,仍在沿用?哪些奇葩風俗,早已經過時間的滌清,不見蹤跡。讓我們一起在趣味十足的侃聊中,重現成都的民風趣俗。
今天我們將要講述的是:男性服飾演變:扒開男人們的衣櫥,誰說臭美是女人的專利!
統籌:楚彥、唐明
播講者:劉守斌
編輯:徐蕾
制作:王雪意
俗話說,女人的衣櫥里,永遠少了一件衣服。意思是說女人追求時尚,追求變化,對新款的服裝有著無盡的向往。而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中,臭美的男人們又何嘗不是這樣,隨著時代的進步,男人們的衣櫥,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的男人們,也早就有了各式各樣的穿衣風格,走運動風,頭戴棒球帽,身穿大衛衣;走紳士風,穿西裝打領帶;走度假風,上身花襯衣,下身沙灘褲。隨隨便便一套服裝就能帶來風格的轉變。但是在以前,男人們的衣服,可沒這么多的花樣。
在民國初期以前,城鄉的男人們都喜歡帶一種帽子,這種帽子的名字就顯得非常有意思了,叫做“瓜皮帽”,瓜皮帽的款式大多是仿照蘇杭樣式,質地為絲綢、紗、布、皮料等,而農村的男人們則纏黑白頭巾,就像大家看電視劇中,樸素的農民模樣。中老年人習慣在腰間系上一條青色或藍色的圍裙,身上穿的大多是自己紡棉、織布、染布做成的衣裳,有些條件較好的城鄉家庭懶得自己折騰織布,則是買布回來,自己裁剪手工做衣。夏秋天穿的草編鞋,叫做“水爬蟲”,冬天穿自家做的棉鞋,因為鞋幫較深,所以叫做“抱雞婆鞋”。那時候,經濟好點的穿皮鞋,經濟條件稍差點的穿布鞋。所以一般來說,從穿著打扮就能看出家庭的經濟狀況。
那時候的成都人,多在夏秋季節到竹林里去打筍殼,用來做鞋底的內襯。筍殼在手工布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做手工布鞋,先用舊布抹上米湯,一層層地粘上,打成布殼,曬干后用鞋樣剪好,好幾層布殼襯上筍殼,用粗麻線密密的納成鞋底,然后再將鞋幫扎上,這樣做成的布鞋特別耐磨,還能隔水,而且穿在腳上軟軟的,不得不感嘆老祖宗的智慧啊。
到了民國初期,西服、禮帽、文明杖、金絲眼鏡、皮鞋等等開始進入成都,一件新奇事物的出現,最開始大部分人是抵制的,甚至還有人用漫畫的形式譏諷穿西服、戴禮帽、手持文明杖的人為“中西人”,所以在當時穿西服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而且一些守舊派仍以穿清朝服裝為榮。直到民國13年,也就是1924年,穿西裝、穿皮鞋的人才開始多了起來。不過,有的是身上穿著長衫,下身卻穿西裝,手拿手杖,可謂是中西搭配。
解放后,20世紀50年代開始流行起穿工作服、茄克衫或軍便服,留分分頭或平頭,看來時尚是個輪回啊,看臉帥不帥,剃個平頭來相見!
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成都的紡織工業開始逐步建立起來,外地布料也大量進入市場,農村家庭不再織布。一般家庭都購買布料自己制作衣褲。
在那個時候,市面上便有了后來大多數80后90后童年都穿過的燈芯絨和平絨布料,你可別嫌土,這種新布料特別貴,要經濟條件好點的家庭才買得起,有句俗話說得好:“有錢人大不同,身上穿的燈芯絨。”
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成都街上出現了身穿黑茄克小管褲,腳穿白網或藍網鞋;頭上燙發,或分頭、平頭打上油,內穿;晟赖那嗄,成為一種時髦的“操哥”款式,可以腦補一下,當年的非主流款式。
到了咱們現在,國產的、進口的各式服裝隨處可見,隨著各種職業服裝的興起,服裝流行的樣式變化也越來越快,不斷地求新、求美、求質量,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男人們的衣櫥也在隨著審美、流行而變化,臭美,不再只是女人們的專利!
"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本文內容資料來源于:《成都市志·民俗方言志》(2006年12月出版),感謝成都圖書館給予的內容支持。
每周一三五,《冷歷史會說話第三季:蓉城民俗志》期待您的聆聽。
4500歲老成都,我想講給你聽,下期節目我們將為您講述:女性服飾演變:誰說裙子才是女人的標配,看我服裝72變!
想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歡迎關注"西蜀草堂"微信公眾號,我們每期節目的文字版,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哦!"
注:喜馬拉雅搜索專輯“冷歷史會說話”即可收聽節目,關注“西蜀草堂”微信公眾號可了解更多歷史文化知識喲~
相關鏈接
冷歷史會說話Ⅲ 蓉城民俗志⑥|剩斗士們!聽了這些包辦婚姻慘。∧銈冞想要“包辦”嗎?
冷歷史會說話Ⅲ 蓉城民俗志⑤|論媒人官方認證的重要性 古代結個婚居然這么嚴格!
冷歷史會說話Ⅲ 蓉城民俗志④|逮到哪個是哪個?出趟門一不小心就成了別人的媽老漢!
冷歷史會說話Ⅲ 蓉城民俗志③|孩子不聰明夜里愛哭鬧?來來來,街頭牛皮癬+修睫毛套餐了解一下
冷歷史會說話Ⅲ 蓉城民俗志②|吃了這顆紅雞蛋 再拿油葷來開奶 看舊版小紅書新生兒喂養筆記!
冷歷史會說話Ⅲ 蓉城民俗志①|求子技術哪家強?快找神仙來幫忙!舊時成都人求子攻略集錦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