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古蜀和瑪雅的密碼 中國和墨西哥文博專家學術研討傳承世界文明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3日訊(記者 文驥)當地時間2019年12月11日下午15:00,“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及其數字化傳播、推廣”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墨西哥國立世界多元文化博物館舉辦。研討會上,來自中墨兩國的研究者就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的悠久歷程和大遺址考古、文物的現代化展覽方式展開了討論,兩種文明的共通性和展呈方式多樣性,引起了當地觀眾的強烈共鳴。
研討會采用同聲傳譯,由尤卡塔州文化和歷史局的局長提任學術主持人, 研討會上,中、墨兩方專家學者分別就古蜀文明、瑪雅文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傳承以及數字化傳播、推廣展開了主題發言。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彭邦本在研討會上以《從三星堆古蜀文化說到中華文明 ——巴蜀文化的悠久歷程與永恒魅力 》為主題,從三星堆、金沙遺址的文物資料入手,帶領大家領略了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最具特色的單元和區域之一所具有的風采。
談到三星堆、金沙遺址的考古挖掘和保護,前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陳德安,作為三星堆的發掘者,以《商代蜀國人與神的交往——以三星堆、金沙遺址考古發現為例》為主題,重點介紹了三星堆的文物出土、發掘。他在發言中提:“萬物有靈是古代先民的普遍信仰。在自然崇拜基礎上產生的中國道教,則是自然觀和宗教觀融合的宗教,“敬天禮地”、“道法自然”成為古代中國文明的顯著特征。”四川博物院陳列展覽部主任任卓作為博物館代表,以《多媒體互動技術在四川博物院的運用》展開討論。他向大家詳細講解了四川博物院從對展品的簡單陳列和說明,發展為通過構造生動的知性情景。任卓說:“博物館展示新理念的出現,具有集客、互動、模擬、仿真等多種展示功能的多媒體技術成為博物館中用來加強觀眾感官認知的主要手段。”
結合瑪雅文明在墨西哥的遺址挖掘和保護,墨西哥國家人類歷史與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國家人類歷史與考古研究院尤卡坦半島分院院長埃都•阿爾多羅貝茲•卡爾扎達分享了對尤卡坦普克瑪雅人的研究。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INAH)研究員、烏斯馬爾博物館館長,何塞•瓜達魯貝•胡金•赫雷拉針對烏斯馬爾博物館館藏瑪雅文明文物講述了烏斯瑪爾的發掘,經過四代考古學家的努力,才達到今天的研究成就。他提到,遺址都是在國王和部族領袖指導下建設的,以出土的一塊鹿骨為例,鹿骨的兩邊,能看到國王的畫像,有國王的名字以及他統治的國度。通過這些文物,我們能看到實際的代表意義,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以輝煌為代表的建筑,比如王宮,有許多裝飾物。
說到兩種文明的共通性,奇琴伊察瑪雅遺址博物館館長麥可•安東尼奧•桑托,講述了美索亞美利加人的宇宙觀,是建立在農耕文化之上,特別是對玉米的播種。每一個文化和種族都有一個主神或者一個保護神,美索亞美利加人的宇宙觀由單個的物體派生出來的,人與神的關聯是從神的意志上派生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人類是非常復雜的共同體。美洲大陸原著民的生存方式,對人類有重大影響。時間非常短暫,今后我將就二元世界,中國文化中的陰與陽,方與圓進行深入研究。
主題發言結束后,專家就發言話題進行了學術討論,有觀眾對彭教授提出的最早的紙幣誕生于中國非常感興趣,進一步提問:“能不能告訴我出現的年代和日期?”彭教授介紹了交子,“誕生于中國的北宋,就在成都。當時的成都非常發達,社會風氣良好,人民非常講信譽,為紙幣的誕生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彭邦本教授在研討會上說:“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的對話非常有意義,希望長期持續地開展,為人類文明,為兩國人民的友誼做出新的貢獻。”
瑪雅文明是世界著名的古文化之一,在藝術、建筑、數學、天文歷法和文字等方面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在大洋彼岸,古老的中國孕育了同樣神秘的古蜀文明。如今,兩種文明雖然都已成為歷史的回響,但留給人們無盡的啟示和謎團。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以主題展覽為載體,展示了古蜀文明的文化脈絡,尋找古蜀文明與瑪雅文明之間的對比和呼應,將為中墨專家搭建起研究、保護和傳承世界文明的平臺。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