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看治理:成都龍潭街道辦了個“社區美鄰節”
“千金難買鄰里情”。12月27日,一場旨在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精神的社區基層活動——成都市成華區龍潭街道第一屆社區美鄰節在華泰社區開幕;顒右浴澳愫.鄰居 在社區愛成都”為主題,百余名社區文藝志愿者自編自演14個節目,以歌曲、民族舞、小品等多種文藝形式演繹社區鄰里故事、點贊時代巨變、歌頌美好生活,為廣大居民朋友奉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據了解,此次社區美鄰節除居民表演、客家手工藝現場制作、非遺文化展示區域外,還設置了社區發展治理系列成果展、龍潭記憶客家美食集市、三國蜀文化主題游園會三大特色會場,讓居民真正了解社區,貼近社區發展治理。本次活動將從即日起持續到12月30日,來自轄區的各大等企事業單位、各類商家也全部積極參與進來,和上萬居民一同度過愉快的節日。
活動現場(圖由成華區龍潭街道提供)
搭建居民協商參與平臺
共商共議“美鄰”大舞臺
鄰里關系是社區發展治理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的重要體現。據悉,本次活動的最大亮點在于由龍潭街道華泰社區牽頭,與叢樹、石馬等5大社區聯合承辦,打破區域界限,整合社區資源,全面實現區域聯動,為廣大居民提供了一場高質量的文化盛宴。
“本著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活動為載體的原則,我們在前期籌備過程中,牢牢抓住社區黨員、居民骨干的力量,組織‘美鄰節眾創組’進行調研策劃,深入居民了解需求、提供金點子,再由社區、社會組織鏈接在地資源,統籌執行!饼執督值老嚓P負責人介紹說,本次舞臺節目全部是由龍潭街道6個社區的居民準備的,大家根據活動主題精心策劃,再由街道文藝隊長組織排練。
“我們這次不僅是在單純的參加舞臺表演,整臺演出策劃大家都在協助到一起整,很多意見也會被采納,能幫到忙,出份力,我們非常有成就感和獲得感!眮碜员F缴鐓^居民退休教師王老師說道。
活動現場(圖由成華區龍潭街道提供)
滿足居民多元參與需求
共商共建“美鄰”大集市
“我家二叔做糖油果子龍潭寺出了名的,我要邀請他來和我一起擺個攤位”、“我折耳根拌土豆條是絕活,吃了都說好,我也要參與一個!”在接到社區邀請后,居民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三五成群地商討了起來。
“誰有80、90的童年美食的做法技藝,我們都歡迎加入美食集市!”消息一經發布,居民爭先恐后報名,為了保證過硬的口味,在“美鄰節眾創組”的評選下,20余家本土美食最終亮相龍潭記憶客家美食集市!班搜剑裉彀盐覍O娃吃高興了的,都是熟人,挨到把每個攤位照顧了一遍,高興高興哈!眮碜愿吆樯鐓^的李大姐告訴我們。
“五家為鄰,五鄰為里”,據威靈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美食集市較以往邀請外部商家擺點不同,在活動籌備階段,社區就充分調研居民需求,并積極向居民借智借力,迅速得到了居民的響應與支持,居民從項目策劃階段就作為主導者參與進來,既提升了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又增強了百姓對社區的認同感,充分體現了社區發展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本次活動收益的百分之三十也將納入“美鄰節”愛心箱,用來走訪困難群眾、關愛獨居老人和困難兒童等,實實在在的傳遞和和美美,美美與共的美鄰風氣。
活動現場(圖由成華區龍潭街道提供)
營造居民文化參與環境
共商共策“美鄰”游園會
為在龍潭再現三國蜀文化,街道針對群眾的需求和愛好,結合相關歷史和特點,以點帶面,打造文化陣地,以古喻今,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豐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歸屬感。據悉,龍潭街道華泰社區片區已計劃在2020年率先啟動龍潭三國蜀文化村的建設,并在美鄰節開幕式做了啟動宣講,此次游園會主體風格,就是以三國文化主題打造為主。前期的氛圍營造工作由轄區二十對親子(家庭)以活動參與形式布置完成。記者看到,猜燈謎、包餃子等豐富多彩的游園項目吸引到大家的熱情參與,更為活動現場增添了一絲年味。
“美好社區,鄰里守望”。據龍潭街道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街道從美鄰中心打造、社區營造、社區微更新、志愿者隊伍建設、社區文化品牌挖掘等多個方面深入推進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建設居民參與陣地,搭建居民參與平臺,實實在在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系統性、常態化、接地氣地開展鄰里參與性活動,據了解,截止今年12月底街道社區月均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黨建、健康講座、就業創業、安全培訓、社區教育、親子與助老等形式多樣活動四十余場,參與居民多達二十萬人次。
2020年,居民參與2.0版本將再度升級,街道將以“美鄰節”系列活動為載體,把“美鄰節”的內涵不斷延展豐富,同時緊扣“天府成都文旅成華”目標,充分利用相鄰兩個市級產業功能區資源,精心策劃舉辦居民高參與度的第三屆鳥米粿客家文化節、首屆“盛享三國.龍潭蜀文化”環北湖馬拉松、第二屆社區客家微更新項目大賽,多維度拓寬群眾參與渠道,讓居民關愛小區、關心社區、關注街道,增強地方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以一種“主人翁”姿態來全面創造新文化生態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環境,把黨員和居民的參與熱情轉化為參與治理的激情,為社區發展治理助力,實現小區從“陌鄰”變“美鄰”。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