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樂本”形態
《詩經》是周代典禮活動中用于歌唱的音樂文本,其樂歌屬性已成為普遍的共識。近年來,學者們試圖通過《詩經》文本中遺存的相關歌唱信息,來考察《詩經》歌唱形態以及周代詩樂制度等問題,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突破。但是,今本《詩經》已經是高度文本化、經典化之后的文本,與樂用形態下的歌詩相比,其文本已損失了大量的樂用信息,甚至偏離了實際樂用時的詩樂形貌。因此,借由《詩經》文本探尋《詩經》歌唱諸問題,難免會有隔閡甚至偏差,并不能完整、全面地呈現周代歌詩樂用的真實面貌。
相對于文本化、經典化之后的《詩經》,是否存在服務于實際樂用的歌詩文本(下文稱為樂本)?這里所說的“樂本”,有別于關于音樂美學、思想的宏觀論述,而是指服務于樂工的實際樂用、富有可操作性、具有一定技術指導意義的音樂文獻,其內容可以涉及樂器演奏、詩樂歌唱、舞蹈等活動,其記載方式可以是專業性音樂術語、符號、圖譜或輔助性的文字說明。根據現有文獻,我們認為當時是確實存在此類“樂本”文獻的。如《禮記·投壺》中的“魯鼓”“薛鼓”,分別用“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
網站推薦更多>>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