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痛點抓改革 四川將出臺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
本報記者 李丹
12月4日,廣安市岳池縣翔鳳幼兒園活動體驗區,一群孩子在“美食城”“商店”“醫院”里做美食、買賣物品、模擬醫生聽診打針,小臉上寫滿了認真和快樂。
當天,全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推進會在廣安市召開,提出我省將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擴大普惠資源,提高保教質量,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痛點 全省幼兒園底子薄欠賬多
“擴建后的幼兒園很漂亮,老師也很和藹,小朋友非常喜歡。”12月9日一早,家住廣安市城北北倉路的王繼將孩子送到廣安區幼兒園。
王繼家住廣安老城區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以前,因為公辦幼兒園(簡稱公辦園)學位少,“很難排上號”。2018年初,廣安區新建、改擴建15所公辦幼兒園,王繼家附近的廣安區幼兒園位列其中。今年9月,擴建后的廣安區幼兒園投入使用,新增15個班、450個學位。
2018年以前,廣安全市公辦幼兒園學位數占比僅26.04%。為此,廣安市破解規劃、用地、資金“三大難題”,實施提升師資、規范民辦、提高質量“三大舉措”,擴大公辦資源,至2019年秋季開學,全市新增公辦園學位數2.1萬個,全市公辦幼兒園學位數占比達45.04%。到2020年,廣安市將新增公辦幼兒園160所、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數近6.2萬個,確保80%以上的適齡兒童能到公辦幼兒園上學。“廣安的實踐在全省都是超前的,對于學前教育發展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參觀了廣安市的幾所幼兒園后,成都市第六幼兒園副園長鐘蓓蓓感嘆。
廣安市的變化是近年來我省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取得長足進步。2018年公共財政預算安排學前教育經費86.9億元,全省有幼兒園1.34萬所、在園幼兒260.86萬人;截至2018年,全省學前3年毛入園率84.6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71.6%,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41.8%。
盡管如此,目前學前教育仍是全省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省幼兒園現有缺口1100所,普惠學位不足、城鄉辦園水平不均,“幼兒園仍然底子薄、欠賬多,‘入園難’‘入園貴’還一定程度存在。”
改革 擴大普惠資源,完善監督管理機制
“全面兩孩政策后,我省每年新增近20萬適齡兒童,同時城鎮化進程提速,也加劇了城鎮入園壓力。”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壓力面前,必須要通過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推進普及普惠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具體來講,要擴大普惠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充分利用公共服務設施、中小學閑置校舍等舉辦公辦園,接下來,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將聯合出臺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簡稱民辦園),目前,省上正抓緊制定普惠性民辦園認定管理辦法、普惠性民辦園財政補助標準和相關扶持政策,各地也將跟進制定出臺具體扶持措施;規范管理配套園,我省將加強對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的監督管理,對已建成的小區,要按照國家和省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園專項治理的要求,認真整改。“目前,全省小區配套園整治工作進展較慢。”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年底前,這些幼兒園要完成點位規劃、建設設計方案等治理。
同時,我省還將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幼兒園審批“先證后照”制度和年檢制度,強化對幼兒園動態監管,建立全覆蓋的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等。此外,還要強化師資建設。我省將擴大公費師范生招生規模,實行園長、教師定期培訓制度,采取購買服務、財政撥款和專項補助等多種方式解決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問題等。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