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醫藥現狀調查 養生保健類項目受到追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島城人開始出入中醫堂館,中醫院、中醫堂、中醫門診等也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但是,中醫的發展卻并非一帆風順。相對于西醫的廣泛接受度來說,中醫仍然面臨著市民接受度、認可度等方面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了中醫的發展。
10月22日,上午9點半左右,太湖1號孟大夫小兒推拿診所門口,四五位家長抱著孩子行色匆匆地進入了診所。
此時,市民宋女士和以往一樣,推著外孫女出來曬太陽,在她的印象中,孟大夫小兒推拿診所生意一直很紅火,“我以前也帶著外孫女過去做幾過推拿,做一次幾百元不等,具體要看做的項目。比方說,孩子如果咳嗽的線次才可能痊愈。一般需要花費500元左右。說實話,小兒推拿的效果還不錯,所以,帶著孩子慕名而來的家長很多。這家診所早上7點半開門,要先過來抽號,抽上號之后一般都能看上。”
在與宋女士攀談的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又有3位家長帶著孩子進了這家推拿診所。
下午3時左右,在大潤發附近的另外一家小兒推拿診所,一位大夫正在給孩子做推拿,此時,還有4位市民在排隊等待。市民張女士帶著3歲的兒子過來推拿,“我兒子拉肚子,孩子太小,吃藥打針對孩子身體不好,以前也做過推拿,效果不錯,這次還是選擇過來做個推拿。”張女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在孩子生病的時候會首選中醫。記者調查發現,在接受采訪的20位市民中,選擇中醫的以女性居多。20位市民當中,有13位市民在生病時會首選看中醫,其中老年人4位,中青年9位。在市民王女士看來,醫都挺好的,但她個人更偏愛中醫。“不能說中醫比西醫好,但從總體上說,中醫的一些療法還是很有效的,打個比方說,我女兒要是咳嗽了,我會選擇帶她去做推拿、拔罐,這個療效很好;若是她咳嗽一直不好,有炎癥,我就會醫生的帶她輸液治療。”
與王女士的觀點有所不同,市民鄭先生認為,西醫的療效比較快,他會選西醫。“我感覺還是西醫比較靠譜,中醫雖說年代比較久遠,但是中藥太苦,療效也并非那么好,見效慢。都說西醫副作用大,可近些年來,中藥農藥殘留的問題頻出,副作用也小不到哪兒去。西醫的好處就是見效快,節省時間。”
近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注重養生保健。拔罐、刮痧、足療按摩等保健項目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據了解,目前青島市9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有中醫科大夫,但配備兩個以上中醫大夫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卻很少。一半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有中藥房,但沒有配備中藥房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不在少數。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居民身邊的健康“守門員”,本可以給居民提供更便捷的中醫藥服務。而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么不能抓中藥,要么不能提供推拿、針灸、火罐等受歡迎的中醫藥治療,居民只能去各色各樣的中藥房、推拿館、理療館等。
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不少養生會所也開展了這些項目。在天臺附近,幾家小門頭的養生會所生意較為冷清。其中一家會所老板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家有開背、中藥浴等多個項目,我們還有多種產品,配合中藥浴可以幫你調理身體,讓通暢,現在辦理會員卡還有一定的優惠活動。要是過來的話需要提前電話預約。”“一般一天能接待5、6位客人嗎?”“這個不大好說。有時候1、2位,不固定,這都是根據顧客的時間來安排的。”“要是客人都來了,安排不開怎么辦?”“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大潤發附近一家養生會所生意不錯,半個小時的時間來了4、5位顧客。這家會所的特點是利用光波儀器中的中醫按摩、推拿、針灸等功能達到保健作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家會員很多,開業一個多月以來會員已經過百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注重養生保養,會員以中年人為主,但是年輕人也不少。”
中醫的基礎理論主要包括、、運氣、臟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用田雯(化名)自己的話說,中醫就像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一樣,不可或缺。
田雯酷愛中醫,學習理工科的她,工作一段時間后,選擇辭職,專心復習,通過自學考試考取了山東一所中醫藥學校。“我喜歡中醫,我知中醫也很辛苦,需要背很多理論,記很多藥材的功效,但是我就喜歡中醫。我的父親喜歡讀書,從小我就生活在書的海洋里,我家有一本《本草綱目》,小時候,我就經常翻看,我覺得很好看。沒有報考醫學院讓我感到很遺憾。后來,我決定通過自學考試,完成我的夢想,還好,最終我的夢想實現了。”
臨近團島市場,有一家中醫門診部,這家“市南仁博中醫門診部”已經有22年的歷史了。像是這類中醫門診部、診所,在青島市衛生局中醫處2010年的統計數據中顯示,各級縣市區總共有500多家。
門診部主任賈素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看中醫。春秋季流感多發,病號多一些,夏季、冬季接診量較為平穩。以前,來看中醫的大都是老年人、兒童,現在就醫人群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年輕人逐漸多了起來,10個病號里面就要有3個年輕人。這些年輕都是過來保健,治“未”病的。”
在從業20年青島海慈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魏陵博看來,中醫要比數年前好得多。“我們醫院中醫門診量很大,可以用人滿為患來形容,不少名專家都是限號的。自從國醫堂建立以來,中醫門診量大幅度增加。可以說現在是中醫發展最好的時候。”
“現在國家對于中醫在政策上,大力扶植,加大投資對人員進行培訓等相關舉措。但現在中醫仍面臨一些困境。一是,中醫培養周期慢。將一個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大夫需要很長的時間,沒有十年的功夫干起來比較難;二是,效益比較低。現在抓藥開方,的人員比較多,中藥房可能要20多個人,而一副藥可能20元,從成本效益上來講,中醫效益比較低;三是,科研。打個比方說,國家對三伏貼有一些具體的要求,要求醫院對于其療效進行評估。從原本一對一的模式到流程化、規范化,操作起來尚需要一段時間。”魏陵博解釋說。
賈素燕認為,“近些年來,中藥一直在漲,因為中藥都是人工采集,人工費用近年來一直在上漲,種植需要費用,運輸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因素導致了中藥材年年上漲的趨勢。當然這其中不乏中藥材炒作的情況。”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已與160多個國家有中醫藥學術或醫療交流,已與96個國家簽訂了含有中醫藥合作內容的間衛生合作協議,其中與美國、法國、俄羅斯、新加坡等48個國家簽訂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立法承認中醫的地位。
青島維特爾診所主任洲在日本生活多年,他告訴記者:“在日本,對中醫需求更高,中藥因其副作用小、治療更溫和而被大家認可。”洲表示,“因為中醫有保健作用,副作用小,因中醫抓藥比較麻煩、口感不是很好,不過,目前,在青島,外國人看中醫的人數還是較少的。我認為,將來中醫因其獨特的魅力,一定會受到外國友人的歡迎。”
2013年8月,青島市衛生局召開全市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暨“國醫館”建設現場推進會,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特色,有效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控制醫藥費用的過快上漲,在全市建立起“供得起、重預防、可持續”的醫并重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
據了解,國醫館要全部配置國家和的基本藥物目錄中的中成藥和中藥飲片,中藥飲片要達到300種。國醫館將能夠開展中藥、針灸、推拿、火罐、敷貼、刮痧、熏洗、針刀、注射、熱敷等中醫診療服務,還要能使用青島市衛生局推廣的2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這些中醫藥適宜技術除了針灸、拔罐、推拿等基礎技術外,還有針刺治療急性腰扭傷、推拿治療落枕、熱敷療痛經、五根湯治療風寒感冒等。
國醫館的醫生還將用中醫藥知識對居民開展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咨詢指導。還能夠給居民制定中醫特色保健方案,運用中醫藥方法開展中風后遺癥、肢殘等疾病康復。中醫藥健康教育處方要不少于5種。除了可以享受到的服務,不少市民還關心看病花費的問題。按照要求,國醫館門診均次費用不高于全市中醫門診均次費用,確保島城居民享受到廉價中醫藥服務。
青島市將繼續大力推進“國醫館”建設項目,力爭到2015年底在全部的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中醫特色比較突出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綜合(專科)醫院、民營醫療機構設立國醫館。今年10-11月,青島市將組織專家對首批39個國醫館進行驗收,每個國醫館要配備不少于5種的中醫特色診療設備,開展至少6種中醫診療服務。到2014年,青島市全部縣級中醫醫院要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標準。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發表了一則題為《基層中醫亟待“補缺”》的文章,文章認為,中醫在基層全科醫生培養中未受重視。
文章中指出,國家每年每生資助6000元,完成5年培養周期的人均費用為3萬元,2011年國家下達了5315名學生的培養計劃,但中醫臨床專業僅為1000名。僅就河南省來說,近兩年來國家共分配招錄計劃700名,其中僅有50名中醫專業學生,占7.1%。即便是今年,國家再安排的計劃全部為中醫類,從整體來看比例仍難以達到50%。其次,從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來看,衛生部下發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大綱》(試行)中,僅在理論培訓的“社區康復”中提及“熟悉中醫藥傳統康復療法”,而非“掌握”內容。并且在“臨床培訓”及“基層實踐培訓”中均未提及中醫藥內容。從各地選擇確定的全科醫生的轉崗培訓對象分析,河南省去年第一期全科醫生理論培養班的240名學生中,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僅有14位,占5.8%。
文章認為,這種格局如不盡快加以調整和改善,勢必導致未來5~10年間基層中醫人才比例及數量將遠遠小于西醫人才的結果,這對于目前中醫人才隊伍明顯不足的現狀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青島市衛生局中醫處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止到2012年,5年的時間里,中醫類別職業醫師,從原先的27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3400多人。“我們每年培養60、70位中醫臨床,培養方式主要通過師承方式培養傳承型的中醫人才;培養優秀學科帶頭人,5年時間培養了150多位;鼓勵西醫人員學習中醫,5年時間培養醫結合人才500多人。基層人才培養,主要有兩塊,一類是中醫類別的全科醫師的培養,截止目前,205位全科醫師已經畢業;二是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主要針對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通過培養使得他們可以提供中醫藥服務。我們篩選了2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刻成光盤,通過老師講授、考試等方式,目前有7581人拿到了《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合格證》,使絕大多數的村衛生室、全部的鄉鎮衛生院、絕大多數社區衛生服務站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該負責人對記者說。
到2015年,青島市要在基層培養160名左右的中醫臨床和中藥實用型人才,培養500名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100名中醫護理技術和50名中藥技術,培養300名養生保健指導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