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儋州
這是一位一點不像年過60歲的老中醫,他有著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一臉健朗的笑容,其良好的面貌要比他的實際年齡看上去年輕幾歲。他叫林呈欽,一個從儋州千年漁港新英灣走出來的民間中醫推拿師。在他的中醫推拿店里,幾乎每天都能見到他用靈活有力的雙手,為許多慕名而來的人進行推拿診治并隨之化解一些困惑的病癥。
1976年,那是改變林呈欽命運的一年。林呈欽的鄰居李造吉是個郎中,卻在30多歲時不幸患上了風濕性心臟病,此病一旦發作起來連家人也不敢靠近,當時正在上高中的林呈欽目睹了李伯伯患病的痛苦,出于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原則,林呈欽便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照顧李造吉的責任。隨后便是林呈欽一段邊照顧邊學習的機會。“這種草藥叫雞眼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跟著李造吉上山采藥時,李造吉毫不保留的他如何辨認草藥的形狀和它的功效。這是林呈欽初次接觸到民間醫學,自己的心很快便被傳統的中草藥及中醫學深深迷住了。一年之后,李造吉的病在不知不覺中痊愈了,而林呈欽在跟這些中草藥打交道的時間里越發堅定要走民間醫學這條。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林呈欽還結識了當時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麥浪天教授。1980年,跟隨麥教授學習“中草藥驗方”,同年又拜廣州推拿師吳金蘭為師學習“祖穴藥油按摩”,在得到兩位的耐心與醫術傳授后,林呈欽非常渴望自己也能擁有豐富實在的中醫知識。有志不在年高,欲成就理想還得從頭再來。在林呈欽49歲時,他帶著對中醫推拿的一腔熱血了當時的按摩學校,開始了對此行業的系統學習。從那天起,他立志要為中醫事業奉獻一生,并用行動與真誠實現他的人生信條。
林呈欽不是中醫科班生,但其學識淵博、博古通今,沒有受到傳統中醫理論的,他在臨床中不權威,一切從實際和效果出發,大膽嘗試,反而解決了群眾當中很多疑難雜癥,并診治好了不少神奇案例。他替人看病的旨是“少花錢少走彎治好病”。由于他的用藥不貴,老百姓吃得起,病人親切地稱他為“農民醫生”。有些病人往往在個別大醫院花去成千上萬元沒治好的病,他一般只花幾百元就治好了。2012年6月,當時的許雅娜還是個7歲的小女孩,她發現自己脖子偏歪,隨后幾個月病情加重,出現眼睛斜視,眼皮不能睜開,看東西有重影等狀況,她的家人急壞了,帶著年幼的她去多家醫院檢查但查不出原因。在吃藥、輸液均無效果的情況下才找到林呈欽,在他一手疏通人體經穴的調理下,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癥狀很快有了明顯改善,再經過一段鞏固期后,便完全恢復正常了。同年,55歲的王大姐慕名而來,患有心絞痛,心跳過快,氣短,行走困難。去醫院檢查診斷為風濕性心臟病,連續服藥兩年多都看不到成效。在找到林呈欽之后,同樣他運用推拿與針灸手法對人體經穴進行調理,僅二十多天其癥狀就有了好轉,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完全恢復正常至今。無獨有偶,薛仲蘭車禍后頭部受傷腫大塊,當時處于昏迷狀態,送到儋州醫院急救,醫生拍片檢查診斷為腦部網膜血管出血,同時出現嚴重頭暈、的癥狀,在醫院治療十多天仍然沒有好轉,患者家人聯系到林呈欽,他先是用自己泡制的給患者服用,又運用推拿疏通人體經穴方法,不到一周癥狀就見好轉,后經過一段日子調理便漸漸康復了。林呈欽把中醫骨科治療中的用藥思,大膽應用到推拿中,并且屢獲成功。他常從“中醫圣典”《黃帝內經》中尋求理論指導,從人體腧穴入手,結合自己治好各種病例的臨床實踐,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按摩的手法——林氏推拿手法。中醫推拿的成功使他了一個道理:“以有定的書,治無定的病,其道必窮”。一個醫生要想在行醫道上有所建樹,絕對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一定要敢于突破、大膽創新。“靠書本起家,但絕不能靠書本成名!”林呈欽這樣對記者說。
林壯健是林呈欽的兒子,從小在父親的身邊耳濡目染,后來也隨父親一起學習中醫民間推拿的道,父子倆共事有十多年了,且兒子在這方面天賦極高,早就能單獨接診了。另外,侄子林壯新也愛上了這行,經過培訓與臨床學習,現在對推拿與針灸手法越來越有感覺了。“我們的祖先非常有智慧,給我們留下這么多的中醫瑰寶,希望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能夠懂得在他們還沒有生病的時候,就去預防疾病,更希望能有人去傳承這些瑰寶。”在采訪過程中,林呈欽就子承父業問題上發出了自己的一番感慨。在信息萬變的年代,林呈欽始終不忘“中醫”這一個根,“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尋醫途中多,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對林呈欽的采訪中,記者也感受到中華《黃帝內經》的奇妙與傳統醫學的奧妙和精深,也正是有著類似林呈欽這樣的守護者,一些所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瑰寶才得以發揚光大。(見習記者丁子芹 羊文彪 實習生徐月娟 編輯熊鐵輝)
儋州市人民網 主辦:儋州市人民辦公室 運行管理:儋州市信息中心[網站地圖]
- 標簽:中醫推拿師一個月工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