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的手法-中醫推拿的原理
推拿一詞是由摩挲、按矯、按摩逐漸演變而來的,是一種以人療人的方法。而中醫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顫法、打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于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鐘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鐘達到600次左右為宜。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后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
中醫推拿的原理主要就是通過的作用來達到各個臟腑和相應的組織器官間的平衡,加速機體的新陳代謝,修復各種身體上的損傷,以達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外來寒邪了人體背部腧穴之后,而導致了的澀滯不通,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因故造成背部疼痛,甚至誘發心痛,推拿后可使疏通、氣血流暢,并使局部溫熱,通則不痛,熱則痛緩,能驅寒止痛。也可以說推拿就是通過來調節臟腑各組織器官間的平衡,加速新陳代謝,修復各種損傷,以達到防病治病之目的。下面從不同的方面對推拿治病原理作些探討:
在高強度的運動后,由于代謝的中間產物乳酸的大量產生,沉積在肌肉組織中,出現肌肉痙攣疼痛和疲勞現象。若對疲勞肌肉進行推拿治療,就能促進乳酸的消散和排出,使疼痛緩解,疲勞消除。
推拿手法能加強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清除衰亡脫落的上皮細胞,改善皮膚代謝,軟化疤痕,增強機體的防衛功能;同時還能增強皮膚的光澤和彈性,延緩皮膚的衰老。
正確的推拿治療,可使血液、淋巴液循環加速,水腫消退,粘連松解,功能障礙的關節能逐漸增大活動范圍,達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推拿有利于骨關節損傷的康復。
實驗證明,推拿能增加毛細血管的數量,增大管徑,使血液循環大大改善。同時還能促進病變組織血管網的重建,恢復血管壁的彈性,改善管道的通暢性能,降低血液流動的外摩擦力等。
凡關節錯位、肌腱滑脫等有關組織解剖異常而致的病癥,均可運用推拿手法得以糾正。
有實驗證明,對背部脾俞、胃俞穴推拿約l~2分鐘后大多引起胃蠕動增強;足三里穴推拿后則大多引起胃蠕動減弱。
- 標簽:中醫推拿手法教程視頻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