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更適合中國人的免疫調養
重霧霾、高房貸、快節奏、狂加班頂著各種“鴨梨”,你的身體還撐得住嗎?你是否淋雨就會病,換季就感冒?你是否常常失眠,記憶力下降?沒錯,你跟大家一樣,缺乏免疫力,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了呢!
亞健康雖然不屬于疾病,但一旦出現,就代表你的身體已經亮起了紅燈,如果不加重視,那就很有可能真的發展成疾病。其實,大家都需要注重“治未病”!什么,你不知道怎么辦?試試用中草藥來調養免疫力吧!
從全國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指出“治未病是當前中醫藥的發展方向”,到全國政協委員、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建言“中醫藥文化蘊含的養生應深入國人的日常規范和行為”等等,醫學大咖們都認為,中醫藥對全民健康如免疫力提升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我們不妨來聽聽他們的看法。
中醫保健是很可取的,不過在藥效方面還可做更多臨床觀察。中醫藥可貴之處是“治未病”,調節改善的功能狀態,突出的是注重整體的。
健康食品是個世界性問題,但是我們還是主張,一個真正的很好的健康食品要提高到“治未病”的高度,必須要有科學依據。只要有很好的引導政策,我看是不錯的。
中醫藥對健康和免疫力的調養十分重要。中醫、中草藥與個人健康評估相結合,效果比西醫的營養素好得多。尤其在小病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保養階段,中草藥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日常生活方式遵循中醫養生,更有利于達到“治未病”的效果。中草藥能輔佐正氣、提高免疫力,且尊重個體差異。
在日常飲食中,合理搭配藥食同源的中藥材,比如香菇、枸杞子、黨參、薏苡仁、竹蓀、冬蟲夏草、西洋參等,對調整亞健康狀態下的免疫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中草藥多糖是這些中藥調節免疫力的物質基礎,如香菇多糖、銀耳多糖、茯苓多糖、蟲草多糖等。這些中藥多糖成分制成的健康食品,可全面調整和充分發揮機體自身具有的免疫功能和適應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其實,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出臺實施、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對人體免疫力調養的優勢作用,國內不少機構和企業早已關注,并聯手探索和踐行。
如去年底,中華中醫藥學會和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和實施發布了《2015年全國城鎮居民中醫健康狀態與養生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城鎮居民的中醫健康養生指數為58.7分,不容樂觀,其中養生狀況亟待關注;而緊張、不良情緒、過度勞累、久坐不動、吃飯過飽、熬夜晚睡是影響中醫健康養生指數的六大因素。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比起西藥,中草藥有更安全、對身體副作用小等特點,越來越多的國人更喜歡用含中草藥成分的藥品或保健品來調養身體。相信隨著中醫藥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規劃,將會有更多國人認同中草藥能調養免疫力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