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開辦5年制中醫養生學專業必修和易筋經
無論是幾年前的“張悟本”現象,還是今天在朋友圈的各種“養生段子”,似乎都戳中了當下的痛點:雖有著龐大而迫切的養生需求,但受限于專業養生人才的稀缺,有
無論是幾年前的“張悟本”現象,還是今天在朋友圈的各種“養生段子”,似乎都戳中了當下的痛點:雖有著龐大而迫切的養生需求,但受限于專業養生人才的稀缺,有效的健康服務供給始終不足。
這種局面有望得以緩解。3月31日,澎湃新聞()從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悉,該校創辦的全國首批“中醫養生學”本科五年制(醫學學士學位)新專業,已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準,該校成為全國首個設立該專業的高校。
這也就意味著,今年9月,將有60個“幸運兒”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成為國內“中醫養生學”專業的首批專業學生。
“中醫養生學專業是個從無到有的新專業,它的創立可以說是應時而生。”據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陳滌平介紹,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人的疾病譜發生了變化,過去以傳染病為主,而現在的疾病多“與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慢性病”為主。
陳滌平說,與此同時,大眾健康觀念也在發生轉變,現在“不僅僅只是治療疾病,人們更看活質量和健康,對健康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預防、保健、養生等,也就成了現代醫學和健康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
據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院長顧一煌院長介紹,中醫藥注重從整體功能上健康、注重預防、保健、養生、“治未病”。而這種思想正是有效迎接“大健康”時代,“防重于治”、“預防為主”的高度體現,有著數千年的成熟理論和實踐積淀。
人才的培養甚為關鍵。據陳滌平介紹,現在我國從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工作的人員將近2000萬人,但正規中醫養生本科專業畢業的基本為零,絕大多數中醫養生本科專業從業人員。這種情況下,張悟本等一些非專業人士,在社會上打著中醫旗號,給人看病,造成了近年來社會上的養生亂象。
社會轉型時期,焦慮和亞健康成為多數年輕人的共同難題。“養生”不再是僅有老年人才關心的話題。
陳滌平對澎湃新聞說,琴棋書畫皆養生,中醫養生學的課程中,不僅有針灸、推拿、中醫理論等傳統設置,還有插花、茶道等怡情雅興的內容,同樣也會有“神秘”的中醫學、易筋經等。
他希望,以后對人生的形容不再是“”等有些忌諱的字眼,而是“生長老終”,每個人都能“精良地生、健壯地長、慢慢地老、無疾而終”的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