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 以健康促小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建設健康江蘇,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政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入調查研究,為推進健康江蘇建設積極獻計出力。”6月20日,省政協圍繞“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召開十一屆四十三次會議進行專題協商,省政協蔣定之在會上對政協凝心聚力助推健康江蘇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參加協商的各黨派省委、省工商聯、省政協有關專門委員會和政協委員,從提升養老服務水平、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打造健康特色小鎮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必須大力發展衛生與健康事業。圍繞更好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健康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提出,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建立政策評估制度,讓每項政策都能夠做到以促進人的健康為目標,通過政策引導全社會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強化健康教育和健康養成。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建立社區健康“守門人”制度,逐步推進城鄉醫保一體化進程。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和衛生資源利用效率。
醫改是健康江蘇建設的重要方面,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是醫改的基本框架。省政協醫衛體育委員會主任李一寧委員,繼續深化體制機制,強化主要領導推進醫改責任制,全面加強對市、縣的督察考核,統一推進“三醫聯動”政策的制定及落實。公益性和公平性原則,重點在強基層、;竞腿娼⒎旨壴\療機制上加大投入,加快形成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新秩序,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衛生運行機制。
乳腺癌和宮頸癌被稱為“紅顏殺手”。為進一步做好婦女“兩癌”篩查救治工作,省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在赴南通深入調研基礎上,在省級層面擴大“兩癌”篩查救治項目人群,將流動婦女納入篩查范圍,使“免費普查、低價治療”成為常規的運行模式,提高“兩癌”篩查救治質量。同時,進一步加大婦女健康知識的普及,健全關愛“兩癌”患者社會參與機制。
近日的虛假醫藥廣告圈四大“神醫”,引起了全社會廣泛關注。中醫藥養生是他們撈金的“重災區”。“神醫”的行為了中醫藥養生保健市場監管不到位,其背后的廣告主、經營者、發布者等推手更應受到。“要以《中醫藥法》實施為契機,切實加業監管,為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民盟江蘇省委副主委吳勝興委員運用大量事實,剖析了加強中醫藥管理的迫切性。進一步完善中醫藥監管法規體系,提升監管工作能力,通過加強規范引導、嚴格準入制度、強化治理整頓,嚴厲打擊各種非法行醫和涉醫違法行為,構建良好的中醫醫療和養生保健服務市場秩序。加快研究制定中藥材種養殖、栽培、采收、加工、存儲、運輸等和中藥飲片質量標準體系,加強中藥產品品牌建設,“絕不能讓中醫毀在中藥上”。
“當前,中醫藥人才缺失、中醫藥服務的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體現、醫聯體和對口支援措施不配套等,制約了城鄉基層中醫藥服務的進一步發展。”省政協副麻建國代表致公黨江蘇省委發言認為,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推進健康江蘇建設中的作用,首先要通過完善基層中醫藥人員職稱評聘傾斜、提高收入分配和拓展發展空間等政策措施,吸引優秀中醫藥人才扎根基層。其次要努力改善硬件設施,發展中醫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研發行之有效的中醫療法,開發經典名方中藥成方制劑,優化基層中醫藥服務供給,讓百姓更多地選擇中醫。再次要創新中醫醫聯體運行和分配補償機制,引導患者分級就診,暢通雙向轉診通道,鼓勵各單位多形式多層次開展合作。
南京市浦口區86歲的陳婆婆,老伴去世多年,加上腿腳不靈便,她主動提出到南京城區的養老院生活。進了養老院后,陳婆婆的生活、就醫、娛樂等都有專人負責,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現在,類似陳婆婆這樣到養老院生活的人越來越多。2015年,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已超過1500萬。隨著醫養融合、心理撫慰、臨終關懷等照護服務的完善,養老服務越來越受到老人的歡迎,但也面臨一些現實困難?紫槠轿瘑T代表民革江蘇省委發言提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推行公辦養老機構民營化,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多建一些收費相對較低的機構養老項目,提高入住率。把土地、水電氣、床位補貼、金融信貸等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完善合同和保險制度來減輕運營風險,降低養老機構醫療業務的準入門檻,拓展養老服務范圍,增強機構養老的吸引力。
“2016年3月廣東清遠馬拉松,近2萬人參賽而接受救治總人數為12208人次。這警示我們,缺乏科學指導、盲目運動反而會損害鍛煉者的健康。”代表農工黨江蘇省委發言的鄭麗敏委員,用一個實例展開話題。她說,隨著我省骨科康復、心腦血管疾病后遺癥、退行性疾病以及缺乏指導的大運動量鍛煉的增多,以“醫體結合、模式創新”為特點的運動康復醫學產業前景廣闊。鄭麗敏,著力打造運動康復產業生態圈,支持符合條件的運動醫學康復機構取得醫療和醫保資質,通過購買服務形式開展全民體質監測和大數據開發應用,引導康復醫療器械協同研發,助推運動康復產業健康成長。
米糠油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3種健康油之一。我省米糠資源每年達120萬噸,推廣食用米糠油,不僅有利提升群眾食用油使用水平,還有利于形成發展健康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我省城鄉居民患病率居前三的慢性病是高血壓、中肥胖和血脂異常,食用油消費過量和油的品質不高是一個重要因素”,省政協副洪慧民代表民建江蘇省委發言,大力發展米糠油產業,在全省范圍內對規模以上米廠配備米糠穩定化設備給予補貼,鼓勵研發米糠煉油工藝和煉油設備,并在米糠綜合利用項目審批、資金投入和稅收上給予優惠,精心培育米糠產業全產業鏈。
水是生命之源,飲用水的安全事關食品安全和大眾健康。民進江蘇省委副主委朱毅民委員,夯實飲用水源基石,從省級層面規劃跨行政區域的飲用水源水建設,在同一流域內選擇最佳水源地構建總水源地體系,建立水質綜合檢測系統,實施大流域水生態戰略。科學合理劃分不同水功能的水質標準,構建與之相匹配的管水、輸水、產水、供水系統以及城市自來水飲水、用水二元供水系統,避免優水或劣水優用。
轉型發展的關鍵期以及深化的攻堅期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特征,決定了我省健康與安全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為提升健康風險防控能力,省政協人口資源委員會,盡快出臺我省與健康工作辦法,明確健康監測與評價工作要求、評價主體和職責分工。健全完善部門間的合作機制、技術規范和指南體系、評價標準體系,加強健康風險基礎研究,提升科技支撐能力。
省工商聯副陸群委員,建立民營企業參與健康江蘇建設的激勵機制,對工作成績突出、關注員工健康的企業,給予適當勵,促使企業積極參與其中。關注民營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將企業員工的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等納入健康江蘇建設總體目標,在社區、企業和流動人口聚集地推廣設立心理咨詢室,普遍開展心理健康宣教及心理衛生。
“省政協充分發揮醫療衛生專家學者多、智力密集的優勢,調研范圍廣、研究思考深,所提有質量、有深度。”到會通報情況并聽取意見的副省長藍紹敏表示,將認真研究委員們的意見,真正把這次協商運用好、落實好,共同把健康江蘇建設這項關系民生的重要工作抓得更緊更實、更富有成效。 余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