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平衡即健康
在養生成為一種潮流的現在,中醫養生成為大家越來越關注的話題,因為中醫對我們的身體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和治療作用,平衡即健康。中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高的地位,現在讓我帶大家了解一下中醫養生的相關知識吧。
學說在中醫中只是一種常識,并不能說是絕對的,但是它可以很清晰的解釋自然界復雜的關系,這就是多邊的保健關系。
從相生來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從相克來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學說強調多邊關系要有相對動態的平衡,失去平衡則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邊關系中的失衡點,然后有針對性地去調理,去治療,使其歸于平衡。理順復雜的關系,就像帶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關系,所以中醫有“用藥如用兵”之說。
我前兩年看過一個女性患者,滿口都起瘡,舌頭也爛得,西醫診斷叫多形性紅斑。她來找我看,我根據中醫的學說來給她診治。宏觀地按歸類,舌頭屬心,舌為心之苗,于是我給她用大劑量的中藥清心火,效果很不錯。
關于學說,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來比喻物質世界分類的一個習慣說法,主要體現多邊關系。
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
木性是之一,木可曲可直,枝葉茂盛,有生發的特征。故*中的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屬木。
土性敦厚,有生化的特性。脾有運化水谷,輸送精微,營養、四肢百骸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屬土。
五臟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五臟之間既有相互滋生的關系,又有相互制約的關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陽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肝的陰血,等等。
通過本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中醫養生已經有所了解了。,而我們身體也是這樣,五臟相互滋生的關系就像母親和孩子的關系,在臨床治療中醫生就應用相生的原理治療相關疾病,希望大家一起按介紹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