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首頁  性愛保健  中醫保健

銅川:中醫藥健康養生的福地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4-12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代藥王故里,千年養生福地。”這是銅川的城市形象宣傳語,也是城市轉型的支點和突破口。近年來,銅川以追趕超越為統領,以建設轉型銅川、美麗銅川、健康銅川、富裕銅川為目標,著力發展中醫藥產業鏈,大力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小銅川”成為全國發展和中醫藥文化的“領頭羊”。昔日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如今華麗轉身成為“健康養生的福地”。

  在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每天前來接受針灸、熱敏火龍灸等治療的患者絡繹不絕。這座建筑規模4.8萬平方米、總投資4.69億元,集中醫門診、針灸按摩、康復理療為一體的特色現代化醫結合綜合醫院,已成為銅川百姓健康的“守護者”。

  2014年銅川開始在全市建設孫思邈中醫堂,目前已建成孫思邈中醫堂66個,實現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銅川積極推進社會辦中醫試點建設,共設社會辦中醫醫院11個、中醫特色診所24個。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以市級中醫醫院為龍頭、區縣中醫醫院為樞紐、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村衛生室為網底、綜合醫院孫思邈中醫堂和社會辦中醫機構為補充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同時,銅川將中草藥100%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對住院、門診中草藥(湯劑)實行100%合療報銷,對住院、門診的非藥物療法費用報銷比例也提高到60%左右,這些政策上的傾斜讓廣大低收入患者得到了實惠。

  如今的銅川,孫思邈中醫堂實現了市級、區縣、鄉鎮、社區全覆蓋,中醫堂建設的觸角正在向村組延伸。中醫養生深入,各種康養醫院深受群眾喜愛。市民在口就能享受中醫藥服務,中醫藥已然成了銅川百姓健康的“守護神”。

  近年來,銅川市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國家級社會辦中醫試點城市和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城市。把醫養結合工作作為實施“健康銅川”戰略重要內容,深入挖掘研究藥王孫思邈養生保健思想和方法,總結中醫藥健康養老的銅川經驗,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得到長足發展。銅川市職業病防治院中醫康復理療中心,充分發揮中醫藥預防、保健、治療優勢,創造性地開展特色預防康復保健工作,打造出中醫藥診療與養老相結合的新模式。

  積極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方面的獨特作用,加強家庭醫師簽約團隊中醫服務能力建設,提高中醫藥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時,積極開展中醫藥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截至目前,65歲及以上老人、0-36個月兒童的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59.16%和70.06%。全市各級中醫醫院開設老年病科,開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老年人康復護理、家庭病床、上門服務工作。各區縣選擇性開展對糖尿病、高血壓、孕產婦等特殊人群的中醫藥健康指導服務,實現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全覆蓋。

  通過開辟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舉辦學術、開展大型義診等活動,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健康教育內容占比達到50%以上。積極開展中醫藥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家庭”等活動,免費發放《中醫養生保健手冊》《四季養生》《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等科普書籍5萬余冊,在群眾中有效推廣中醫藥文化,使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日益深入。

  積極適應游客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充分利用“藥王文化”品牌蘊含的養生、醫藥、保健、文化、旅游等資源,通過“旅游+健康”模式,將以往單一型旅游產品向復合型旅游產品轉變,著力打造休閑養生綜合體。規劃建設“二園四區四”,即打造大唐養生園、中醫藥產業園,建設藥王山、玉華宮、照金、陳爐古鎮四大景區,建設中國中藥材種植、流通、研發、加工四大,拉動非資源型接續產業發展,帶動城市建設和提升,實現由“煤城”向健康養生城市的華麗轉身。現如今,建成的大唐養生園,已經成為了群眾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結合銅川人文、旅游、康養等資源優勢,推進加快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融合,開展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建設,扶持醫院向醫養結合機構轉型。高起點編制銅川康養產業規劃和銅川國家老年健康公園規劃,重點發展醫養項目,探索康養產業新模式,構建產業化全覆蓋康養格局。推進銅川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形成以國家級老年健康公園為標桿,以若干個康養社區為支撐,以城市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為基礎的康養服務體系,把銅川建成孫思邈養生體驗區、國家醫養結合示范區、健康中國試驗區,打造全國一流的養老目的地。

  以養生保健產業為突破口,深化與中醫藥大學合作,加快建設全國野生藥材交易、中藥材加工技術培訓中心和中醫藥創業園。借助孫思邈中醫藥文化節和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優勢,加強國內和“一帶一”沿線國家的合作,引進和實施中醫藥產業項目,讓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成為加快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本報記者 原玉紅 李陽)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網站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