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公斤嬰兒小腎臟“住進”成人體內
“取腎”后,協和腎移植團隊對“小兒腎臟”進行修剪
張女士1年后來醫院復診,小腎臟已茁壯成長
10日上午,一位特殊的患者張女士(化姓)來醫院復查。大約1年前,她在協和腎移植團隊的幫助下,接受了1.3公斤小兒雙供腎移植手術。據悉,1.3公斤體重小兒供腎是目前全球報道的最小體重供體。
小腎臟一年來茁壯生長
已接近成人腎臟大小
張女士家住江西省都昌縣,今年47歲。去年上半年,她被診斷出尿毒癥,需要進行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皩ふ业胶线m的腎源并接受腎移植我才能活下來!睆埮勘硎尽P疫\的是,通過“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她獲得了相匹配的供體,但卻是體重僅有1.3公斤的小兒腎臟供體。
“嬰兒腎臟這么小,移植到成人體內管用嗎?”面對張女士的疑惑,協和腎移植團隊王振迪教授解釋,腎臟移植到成人體內后,有一個生長過程。因為嬰兒腎臟尚在發育階段,剛開始植入成人體內,它的功能可能不夠,需要時間來發育、代償。但是經過實際觀察,小兒供腎后在成人體內會“加速發育”,一般2-3年時間便能長成成人腎臟大小。在初始階段,經過身體檢查,如有需要可以進行短期透析來排毒。
“實際上,小兒供腎移植給成人受者后,還需要對腎臟的生長速度加以控制,切忌拔苗助長。如果生長速度過快,可能會導致出血,血尿蛋白尿,甚至移植腎破裂!蓖跽竦辖淌趶娬{。
王振迪教授表示,初始植入的“小腎臟”功能只相當于成人的1/12,但“小腎臟”會快速生長,1年左右就相當于正常人1/2的功能。
2018年7月5日,經過“取腎-修腎-植入”3個環節,張女士成功接受了僅有3-4厘米長的“小腎臟”。經過1年再來復查時,這來之不易的“小腎臟”一顆長成6.9厘米,另一顆長成7.6厘米,接近成人腎臟(約10厘米左右)大小。
小兒供腎手術難在哪里
團隊創新手術積累了大量經驗
“是什么保證小兒供腎的成功?”王振迪教授表示,近年來,武漢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在擴大供腎來源方面作了深入探索,其中對于極低體重小兒供體的腎臟利用,不論是在手術方式還是術后管理上均積累了大量經驗。
王振迪教授解釋,小兒供腎移植之所以困難,一是因為腎臟體積小,其血管、輸尿管纖細,導致手術困難,且術后容易發生栓塞、漏尿等并發癥;二是因血壓等內環境的劇烈改變,導致術后管理困難;三是低體重小兒供腎因為發育尚未完善,除了與受者體內環境不太匹配外,對排斥反應、藥物毒性等耐受程度也與成人供腎有差別,而且供者體重越小,移植腎功能恢復越緩慢。因此,成功施行低體重小兒供腎移植,面臨的挑戰來自多方面因素。
“移植時,小兒腎臟的血管口徑對不上怎么辦?”王振迪教授表示,在“取腎”下來進行“修腎”時,會將腎臟的重要組織,包括動脈、靜脈、輸尿管等暴露出來,以利于吻合。新生兒腹主動脈的口徑相當于正常成人腎動脈的口徑。因此,和成人供腎不同,小兒供腎移植時,是用供者口徑較大的腹主動脈、下腔靜脈與受者吻合的。“相當于搭了個橋。”王振迪教授強調。
對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來說,張女士的手術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首先,在手術方式上,團隊獨創了新的手術方式,目前已成熟穩定,鮮有外科并發癥發生;其次,在圍手術期管理上,與大多數施行小兒供腎的腎移植機構不同,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不常規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藥物,減少了出血并發癥。他們根據臨床經驗,反復探索,提出了術后血壓的控制標準。
“術前、圍手術期、術后整個流程的系統管理非常關鍵!蓖跽竦辖淌诮榻B,因為供體和受者體重、血壓等指標存在巨大差異,避免高灌注損傷,貫穿整個流程。因此,術前應選擇血壓合適的受者,圍手術期要盡量擴大靜脈流出道,術后則要嚴格控制血壓,出院后也必須嚴密觀察蛋白尿、血尿情況。
腎移植手術再創新“低”
給尿毒癥患者帶來新生希望
“1.3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報道的最小體重供體。”王振迪教授告訴記者,繼2015年完成最低體重(2.3公斤)供腎成人腎移植后,供體體重再創新“低”,不斷突破極限。
據悉,2015年12月,協和醫院腎移植團隊進行了醫院首例小兒供腎移植,供體體重只有2.3公斤。如今,當時只有29歲的患者,功能完全正常,工作生活完全正常。而在近4年時間里,協和醫院團隊已完成類似手術30例,其中2.5公斤以下小兒供腎移植6例。
王振迪教授表示,一般而言,成人腎臟作為供體移植,一個成人患者只需一顆腎臟便能滿足身體基本的代償需求。但是,“小兒供腎”不同,因為體積小,小兒腎臟通常為“雙腎”移植給一個受者。移植成功后,通過2-3年的發育,腎臟長成正常人大小后,便相當于植入兩顆腎,有更好的代償功能。
據了解,目前制約腎移植發展的主要瓶頸是供腎來源的短缺,極低體重小兒供腎的開展和推廣有助于緩解這種壓力,給予更多尿毒癥患者以新生的希望。
記者蘇金妮 通訊員彭錦弦 金天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