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退補攪動深圳車市:比亞迪漲價 榮威不漲反降
炎炎夏日,香蜜湖聯合汽車交易廣場的榮威銷售大廳窗明幾凈、空曠安靜。一名導購站在門口,低頭看著手機。往日擺放和懸掛的各種優惠橫幅、贈品,被一塊塊標注著“補貼后價格xxxx元”的告示取代。因為鮮有顧客,銷售大廳似乎比以往大了許多。
距離國家出臺新一輪新能源車補貼退補政策已過去三個多月,深圳車市發生一個顯著變化:新能源車銷量普遍下降,車企正面臨“洗牌”和優勝劣汰的陣痛。
車企自掏腰包應對退補
根據乘聯會數據,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10.44萬輛,同比微增1.8%,遠低于4月份18.1%的同比增速,出現明顯放緩跡象。受政策影響,銷量放緩已成為不可逆的事實。這個結果是各車企早先預見的,為了維持銷量,車企紛紛采取應對措施。
作為新能源車的領頭羊,比亞迪選擇延緩漲價時間的方式。該公司很早便提出,6月25日之前享受2018年補貼政策,6月25日之后開始沿用新政策。記者看到,目前比亞迪各門店已全部開始沿用新政策,所有新能源車型均比去年價格貴了1萬多元,漲幅最大的頂配版唐DM漲了2.3萬元。為了保底和拼銷量,比亞迪專門推出了新款低配版秦PRO,其續航里程從80公里減少到50公里,價格與退補前一樣。銷售胡經理告訴記者,退補以來,門店銷量從去年每月300-400臺減少到200臺左右。“今年開始實施國六標準,我們馬上要出一款新的宋PRO,不論是外觀還是性能都有新變化,但價格還沒定。”
榮威新能源在比亞迪的主場深圳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記者看到榮威新能源車價格不僅沒有漲,主打車型甚至比退補前還便宜。以榮威ei6為例,目前官方指導價為14.78萬元-22.28萬元,而去年售價普遍在15萬-23萬元區間。銷售黃小姐說,面對退補,銷售公司和廠家都在貼錢補缺口。“低配的榮威,工廠最高給我們補貼2萬元,公司又補貼了1萬元。”當被問及銷量,黃小姐坦言,香蜜湖門店月銷量目前在70-80臺左右。
記者又來到位于下梅林的深意吉利,看到吉利新能源車普遍維持退補前的價格。“我們的成本其實未受影響。”銷售顧問林先生告訴記者,吉利博瑞GE混動版車型在去年底上市時,官方指導價就比實際進場價高出2萬元;退補之后,只是利潤減少而已。
新能源車企面臨優勝劣汰
政策大幅退補后,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從政策驅動轉為市場驅動,這對車企來說是極大考驗。而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步步逼近,特斯拉等外資電動汽車、三星等外資電池廠商也大舉進入新能源車領域,加上寶馬、豐田等傳統合資品牌紛紛在新能源車領域加大研發投入,使得國內新能源車企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更為嚴峻的是,日前深圳小汽車增量指標搖號競價結果出爐。個人車牌成交最低價為較上月大幅下降。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一個趨勢,或許意味著新能源車企不僅要面臨同行的競爭,還要接受燃油車品牌的擠壓。記者采訪了解到,近期深圳燃油車市場確實有明顯好轉。“現在燃油車上牌有所放寬,兩萬元出頭就能上牌,加上車價比退補后的新能源車更優惠,所以最近來看燃油車的顧客明顯多了。”吉利的銷售顧問林先生說。
品牌和技術仍是核心競爭力
習慣了政策補貼的新能源廠商欲摘掉“補貼依賴”的帽子并不容易。在剛剛結束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變革已進入深水區,處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環境下,所有的行業參與者都應堅持苦練內功、開放合作,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創新技術方面,智能網聯系統最先在新能源車普及。如今新能源車市場不僅要比價格、拼技術,還要拼技術和服務的細節。記者走訪多家新能源車企看到,目前智能網聯系統已經做得更加細致和深入,如語音交互、自動感應車主開車門,以及座椅、方向盤、外觀后視鏡聯動記憶等新功能層出不窮。深圳華為的5G+C-V2X車載通信技術和比亞迪的汽車高效大功率輪邊驅動系統關鍵技術,更被評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
拜騰汽車研發(中國)副總裁段連祥認為,離開補貼后,新能源車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速度尤為重要,而這必須從技術層面上做更大革新;特別是面對國際市場時,需要擁有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和相關法規的平臺與技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