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張夕勇:客觀看待我國汽車產業發展
在經歷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汽車市場去年出現了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進入了需求趨于穩定、產業回歸市場的成熟期。由增量發展轉向存量競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一系列政策疊加,正在促使汽車產業離開溫室,回歸市場競爭,助推了汽車行業的優勝劣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中國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路徑日漸清晰,隨著新能源、5G、自動駕駛等先進技術搭載汽車,加速了產品迭代更新,促使汽車產業出現像從“大哥大”到智能手機一樣的顛覆性變革。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選擇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方向、大戰略,應該堅定不移;新能源汽車技術要以純電路線為主,差異化側重。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5.6萬輛,同比增長61.7%,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比重超過60%。政府支持力度大,企業加大新產品和產業化投入,行業協同效率高,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主因。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大國。
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充電設施的不斷完善,燃油汽車將會逐步過渡到以純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使用成本低、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成熟,更適合輕型車輛大范圍推廣。中國已經迅速實現了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的突破,形成了先發優勢,實現了技術積累和成本降低,成功引領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電動化的潮流。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燃油汽車節能化的過渡產品,由于成熟的節油技術、超長續航能力、燃油能源的易獲取等可見優勢,將在汽車市場中長期占據重要位置。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節能效率高、加氫速度快、噪音低、無污染物排出等優點,但目前受制于氫能儲運難、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瓶頸,適合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大型客車、重型載重車等大功率、長距離固定路線場景中使用,普及仍然存在許多制約因素。
傳統汽車還能不能發展
下一步,傳統汽車主攻方向是節能減排,將研發更多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燃油汽車。
節能減排已成為世界汽車行業的共識。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各國已經就降低二氧化碳甚至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達成共識。作為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來源,汽車業的節能減排成為各個國家都在共同努力的方向。隨后,各主要國家相繼發布降低油耗和禁售燃油車規劃時間表。在此背景下,各大車企都在使出渾身解數以達成油耗目標,更多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搭載燃油機的汽車將被研發并進入消費市場。
從市場發展進程來看,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到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比例預計將達40%-50%,半數以上汽車的動力系統仍以內燃機為主。按照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預測,到2050年,名義上的傳統燃油汽車將退出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計達到85%,但同時仍有15%為混合動力和燃氣汽車,新能源汽車與內燃機汽車將會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共存。
從技術角度來看,內燃機在熱效率提升、污染物控制以及NVH等方面仍然有較大潛力可以開發。中國與歐洲正在對接研發可滿足未來歐七排放標準的控制系統,該系統可使幾乎所有氮氧化物排放物經過選擇性催化還原作用后,迅速轉化為清潔氣體,達到低碳以及氮氧化物的準零排放。因此,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傳統動力的革新與改造不應被忽視。
未來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研判
根據邁克爾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