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養生“三寶”:修養、生活、藥補
■ 逯富紅
在眾多國民黨將領當中,一級陸軍上將何應欽,以其豐富的資歷和卓越的才干,理所當然成為首屈一指的佼佼者。早年歷任黃埔軍校總教官、陸軍總司令、軍政部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等職。抗戰結束后曾作為中方代表接受日軍投降。到了臺灣后由于受蔣介石的冷落排擠,于是淡出政界,歸隱江湖。
常言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賦閑在家的何應欽,遂又開始了養生之道的研究和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享年98歲。在一次演講中,他曾將自己的經驗概括為修養、生活和醫藥三個方面。
內心修養最關鍵
從位高權重的高級將領,到失意落寞的普通老人,何應欽依然能在寵辱不驚的心態下,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其強大深厚的內心修養。儒家經典《中庸》有言:“大德必得其壽”。何應欽不但把它奉為座右銘,而且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悟。在他看來,一個人要在修養方面有所建樹,最重要的做法莫過于“正思慮”。只有去除不正的思慮,養成恬靜的心境,才能有助于長壽。因此,他主張用溫和、慈良、寬宏、厚重、緘默來克服內心的猛厲、殘忍、褊狹、輕薄、浮躁,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閑適。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卷云舒。”
反映在現實生活中,何應欽主動放棄權力,自覺遠離爭斗。主觀上似乎是一種不得不為的明哲保身,但客觀上又恰好奠定了其堅實的長壽之基。而再看與何應欽同時期遭遇相近的國民黨高官,因心灰意冷、自甘沉淪而匆匆離世、難得善終者,也確實為數不少。
生活習慣很重要
何應欽的長壽,在很大程度上還得益于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和堅持。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生活規律。雖然身居高位,但在日常個人習慣方面,何應欽卻能做到純樸節儉、少嗜寡欲。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從念小學起,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且持之以恒。我常年征戰南北,從不輕易改變生活規律。一不暴飲暴食,二不抽煙不嗜酒,三不近女色,四不熬夜。”
其次,夫妻恩愛。和當時好多國民黨高級將官妻妾成群、貪圖享樂不同的是,何應欽非常難得,做到一生只愛一人,便是自己的原配夫人。他認為:“夫妻之情遠遠重于權力、錢財,后者為身外之物,唯有妻子的愛、家庭的溫暖才完全屬于自己。”看來,家庭生活上的美滿與幸福,對其長壽來說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熱衷鍛煉。晚年的何應欽,除了經常散步、爬山、按摩之外,還特別喜歡“三打”,即打牌、打球、打獵。總之,正是通過堅持不懈的運動和鍛煉,才為其健康長壽提供了有力保障。
醫藥保健不可少
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和過去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醫療手段的不斷發展進步。對此,何應欽自然也敏銳意識到了。他曾引用《壽世新編》中的一段話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有人素不服藥者,不為無見,但須知得病從何來,當從何去,便是藥術。”認為一個人若是沒有病,自然無須醫治。但經常進行借助現代醫學手段,則能做到有病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從而在很大程度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和長壽。
說起何應欽與補藥,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便是其對何首烏長達半生的情有獨鐘。當人們問及長壽有何秘訣時,他哈哈一笑:“哪有什么秘方,只不過常吃何首烏。”《本草綱目》提到何首烏時說:“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色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何應欽去世后,保健醫生透露了其 “烏須黑發首烏膏”的獨家配方,其中以何首烏、茯苓,當歸、枸杞、菟絲子、牛膝、補骨脂、黑芝麻為主要原料。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