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兒研所迎來首個“小高峰”
志愿者在自助機前為患者服務。
一些可以擇期手術的患兒,往往都會趕在暑期來治療。
開欄的話
本周中小學生正式迎來暑假,京城各大醫院也迎來了小患者的就診高峰。記者走訪發現,為了應對擁擠的人流,各醫院都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醫務人員放棄休息加班加點、試運行日間手術室、加開小夜班……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暑期門診觀察”系列報道。
“讓北京的專家看看才放心”
暑期開啟。昨天是周一,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迎來了暑期的第一個小高峰,門診量達到7190人次,比平日明顯增加。一些平時相對比較“邊緣”的小科室以及可以擇期手術的科室,在暑期迎來了就診高峰。
昨天下午3點,天氣炎熱。首兒所三樓的皮膚科診區,滿滿的都是候診的患兒和家屬,坐著嬰兒車的小寶寶、拎著滑板車的小學生、刷著手機的中學生……大家就像約好了一樣,在暑期集中到首兒所。
分診臺的護士告訴記者,當天下午皮膚科普通號的號源已經放到了522人次。劉曉雁工作室工作區域里,“劉奶奶”的診室外摞著厚厚一沓病歷本,這些都是排隊等候劉奶奶的患兒。診室里看不到劉奶奶的身影,原來她正在門診治療室里為一名來自黑龍江的患兒做“局麻切除錯構瘤”治療。錯構瘤成型于胎兒期,這個大眼睛的小男孩今年11歲,位于他后腰的小瘤子也伴隨了他11年多。男孩說,平時小瘤子不痛不癢,但不好看。從醫生的角度來看,錯構瘤長期埋伏著,也存在著惡變的風險,因此最好切除。男孩到當地的醫院治療,當地醫生表示要進行全麻手術。一放暑假,男孩和媽媽就一起來到北京,“讓北京的專家看看才放心啊。”在劉曉雁工作室,聽到劉奶奶說局麻手術就可以切除錯構瘤,一家人就踏實地開始治療。
“晚上11點下班都很正!
像這樣的外地患兒,從上周開始逐漸增多,皮膚科也感受到暑期門診的“熱情”。劉曉雁說,可以擇期治療的患兒,往往都會趕在暑期來看病。60多歲的劉曉雁上周從來沒有在晚上10點前下班,她溫和地說,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強度的工作,但旁邊的護士心疼地說,“下班何止晚上10點,11點都很正常!”
在中醫科門診,來自河北的天天正在找主任醫師陳永輝看病。天天平時上幼兒園,不愛吃飯。家長盤算著等到幼兒園放暑假了,找北京的中醫幫忙調理一下脾胃,這樣的孩子成了暑期中醫科的主力軍。“我的門診中,超過一半的孩子都來自京外!标愑垒x說,從全科來看,外地患兒的比例在暑期也會明顯增加。
首兒所副所長于亞濱告訴記者,從上周開始,首兒所的門診量已經呈現上升趨勢,表現出暑期門診的特點。依據近三年暑期門診量情況,首兒所預計2019年暑期門診量增幅大約在7%至10%。其中,兒童慢性病及相關科室在暑期會迎來就診高峰,“變態反應科、內分泌科、神經科、消化內科、普通外科、骨科、皮科等,都是暑期的熱點”。
醫院準備增加夜間急診力量
記者注意到,醫院大廳里增加了很多自助設備,患者可以在自助機掛號、取號、繳費……自助機服務區域還增加了志愿者。來自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的學生李澤然是檢驗專業的學生,家人特別支持他來當志愿者,“因為這里是將來自己工作的地方。”于亞濱介紹,自助掛號繳費機分布在門診的各個樓層,“醫院專門根據患者需求重新調整了擺放位置!痹陂T診區域,醫院還增設自助售賣機,患者可以買到病歷本、口罩、玩具、飲料、藥品盛裝袋等,方便患兒及家屬。
針對暑期就診高峰,首兒所科學調整排班,強化錯峰出診。通過動態調控出診醫生人數、接診量,合理安排診位,最大限度挖掘潛力,提高接診能力。目前,首兒所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出診醫師數量接近于1比1。除了白天的門診以及小夜門診外,首兒所正在調配力量,準備增加夜間急診的出診醫生。“目前急診內科夜里有4名醫生值守,急診外科夜間有1名醫生值守!庇趤啚I說,首兒所已經重新規劃裝修了急診區域,很快就會增加夜間急診外科的力量,“每天晚上將有兩名外科醫生值守急診!贝送,醫院正在試運行日間手術室,原來因為條件所限必須要加床住院治療的手術患者,可以轉移到日間手術室。與以往相比,患兒的就診環境將得到明顯的改善。此外,首兒所已經與朝陽醫院、同仁醫院和垂楊柳醫院建立了兒科?凭o密型醫聯體,首兒所將通過提升醫聯體兒科診療水平來推進常見病患者就近就醫。
本報記者賈曉宏/文 胡曉明/攝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