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最權威論壇首次離開北京選擇落地成都
又一場重磅行業論壇落地。
昨日,“2019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暨制造強國建設現場交流會”在成都舉行,這是論壇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地點舉辦。
本次論壇以“創新引領,打造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主題,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辦。現場,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行業主管部門領導、地方政府、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等700余人共聚成都,暢議智能制造、工藝創新、產業基礎、質量水平、示范區建設等領域。
論壇還發布《制造強國成都宣言》,總結論壇成果,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首次離京
制造業最權威論壇為何選擇成都?
對非行業人士來說,“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或許是個陌生概念,但對制造業領域來說,這是業界最具有權威性的論壇。
論壇每年一次,重點聚焦制造強國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和政策實施等方面,開展具有前瞻性、專業性的討論與交流,為制造強國戰略的順利推進、領導小組的戰略決策提供支撐。
“2019年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是“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首次在北京之外的地點舉辦。
論壇首次離京,為何選擇成都?現場,上海證券交易所原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委員胡汝銀用“走在前端”來形容成都制造業。成都是全球主要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之一,是全國首批、中西部地區唯一授牌的“中國軟件名城”,也是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落戶成都,將帶來什么?在行業人士看來,眾多國家頂尖專家院士和國內制造業領軍企業代表齊聚成都,有利于幫助成都找問題、出思路、謀發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成都城市知名度和在國家制造業布局中的戰略地位;有利于成都在全國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找準路徑、突出特色、探索先行示范經驗,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樣本城市;有利于國內制造業領軍企業代表了解成都、投資成都。
現場發聲
發布《制造強國成都宣言》
現場,論壇發布《制造強國成都宣言》,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論壇認為,智能制造是推動我國制造企業技術改造和智能升級的主要抓手,通過“并聯式”發展方式,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論壇認為,制造工藝是制造業的靈魂和核心,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制造業企業的看家本領和商業秘密,通過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賦能制造工藝的創新。
論壇認為,示范區建設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要高標準創建,動態化管理,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要同步考慮質量布局、質量創新和質量生態建設。
論壇提出,要加快構建制造業創新體系,強化自主創新,突破產業發展技術來源瓶頸和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創新體制機制,推動企業和高校成立創新聯合體,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論壇提出,要強化工業基礎,大力實施“突破工程”“工業強基工程”“隱形冠軍培育工程”,解決我國工業化基礎薄弱的緊迫問題。
論壇提出,要強化金融對制造強國建設的支持和服務。聚焦制造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對制造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
論壇希望,在全國大規模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和智能升級,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以企業為主體,強化政策導向與資金支持,全面提升制造業的質量效益。
論壇希望,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繼續堅定不移地發展制造業,奮力實現制造強國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論壇希望,成都市繼續擔當國家制造強國建設的排頭兵,在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建設等方面為全國貢獻先行經驗。
專家建言
成都、四川如何抓住
制造強國機遇?
中國制造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成都、四川如何抓住制造強國機遇?現場,專家們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宗良看來,制造強國為四川帶來諸多機遇,他從金融角度提出建議。
“健全與產業生命周期適應的金融體系,構建與強國相適應的產業鏈。”宗良舉例,針對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要有比較專業和適應的金融服務,比如“創業階段的風險或創業投資;發展階段和成熟階段,需要銀行和資本市場等,需要加快發展多元化的科技金融組織體系,推動科技銀行、創業投資、天使投資、企業基金、科技租賃、科技擔保等全面發展。同時,還要積極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探索銀行支持科技中小企業業務的新方式。”
宗良表示,要從全產業鏈視角加強科技創新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要支持銀行與創投、證券、保險等機構合作,創新覆蓋全產業鏈的交叉性科技金融產品。
同時,還可以借鑒德國等發展經驗,建立一批大型企業引領、大量特色中小企業協同的供應鏈體系。推動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不斷升級,同時對標國際標準,打造世界級產業群。
宗良提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傳統制造業轉型和培育新動能,比如關停、轉移低端,轉型升級中高端。同時,精準發力補短板,從制度環境、人才建設、財稅金融、基礎保障等各個方面統籌推進,重點在推動創新和優化環境上下功夫。
在胡汝銀看來,成都科技、文化、教育等都非常發達,制造業基礎扎實。他鼓勵成都企業抓住科創板等機遇,升級轉型,誠信經營,把腳踏實地和專業精神結合起來,善用社會資源,創造價值。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