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換積分加現金 成都這個小區一年少了300噸垃圾
廚余垃圾經過處理轉換為花田的有機肥
廚余垃圾稱重
“我要用垃圾分類獲取的積分兌換一塊香皂!”8月7日上午9點過,家住成都天府新區錦華苑的劉先生到小區垃圾分類超市對工作人員說道。早在2017年底,這個住有442戶居民的小區就已經開始進行垃圾分類。“我很樂意開展垃圾分類,不僅環保還可以憑積分兌換日用品,現在大家都舉雙手贊同呢!”劉先生拿著剛兌換的香皂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居民在家整理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類超市里志愿者正在整理可回收垃圾
如今,該小區垃圾年減量達300噸,年減率達67%。其中廚余垃圾經過處理后,成為有機肥料用于花草蔬菜種植。在小區大門一側的公告欄上醒目地記錄著每位居民垃圾分類動態統計情況,從統計表上看到,95%以上的居民都做到了垃圾分類。同時,為了鼓勵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小區還設立了垃圾分類超市,對可回收的垃圾以兌換“積分加現金”的方式,按照市場價格對可回收物進行回收,不僅給現金,積分還可以兌換生活用品。
小區設置的有害垃圾投放點
小區為居民發放的垃圾分類積分卡
記者注意到,在垃圾分類超市、有機生態循環利用中心等各個點位,都有穿著紅色背心的志愿者現場指導垃圾分類,他們都是小區的熱心居民。
志愿者將廚余垃圾倒入有機生態循環處理機
志愿者到居民家進行垃圾分類宣傳
中午12點,一位小區居民提著兩口袋廚余垃圾來到有機生態循環利用中心,志愿者熟練地將垃圾進行稱重、登記然后分類,整個過程不到一分鐘。將廚余垃圾分類倒入有機生態循環處理機前的垃圾桶,現在已成為小區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那廚余垃圾在經過分類處理后到哪兒去了呢?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黨委書記張彪回答了記者的疑問,2018年7月小區引入了有機物生態循環利用設備,這套設備可以就地處理餐廚垃圾然后通過高溫降解生物發酵,將垃圾轉換為有機肥料,這些肥料正好可以用在小區建立的由居民共同認養的共享花田、共享菜園上。將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這個小區真正做到了垃圾的“自產自銷”。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影報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