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發方案:中小學幼兒園內限售高糖飲料和零食供應
【方案亮點】
■在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內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供應
■依托“天府市民云”手機APP等平臺提供普適性營養指導及個性化營養服務
■落實純母乳喂養嬰兒的女職工增加一個月產假的規定,提高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
到2020年——
■實現降低人群貧血率、縮小城鄉學生身高差別、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2%以上
■中小學生奶及奶制品攝入量達到推薦標準的人數占比提高10%以上
到2030年——
■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臨床營養師與床位比達1:150
■中小學及幼兒園營養健康管理人員配備率達100%
記者從市政府官網獲悉,我市正式印發《成都市國民營養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降低人群貧血率、縮小城鄉學生身高差別、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2%以上、提高住院病人營養篩查率和營養不良住院病人的營養治療比例等多個目標。
中小學及幼兒園配備營養健康管理員
在具體舉措上,《方案》提出,將加強營養健康體系建設。其中明確,全市中小學及幼兒園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鼓勵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以及具備一定規模的餐飲單位和集中供餐單位聘請營養專業人員。到2030年,使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臨床營養師與床位比例達到1:150,中小學及幼兒園營養健康管理人員配備率達到100%,營養專業人員配備率達到60%以上,全市大型及連鎖餐飲機構營養專業人員配備率達到60%以上。
同時,將強化營養監測和評估。《方案》明確,將食物營養成分監測納入現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開展地方特色食品及主要消費食品的營養成分監測,建立地方特色食品營養成分、功能成分、與特殊疾病相關成分等本底資料庫,并開展飲用水、重點食品含碘量狀況調查,定期開展碘營養監測,制定差異化碘干預措施,實施精準補碘。
鼓勵傳統食品“減油、減鹽、減糖”
《方案》明確,要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鼓勵營養強化食品、雙蛋白食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等傳統食品“減油、減鹽、減糖”的研發及推廣,加大對食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還將開展健康川菜烹飪模式與營養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廣。積極開展傳統川菜烹飪的減油減鹽及其他食品添加劑的健康化改造,研發健康烹飪模式,在成都市名菜的評選標準中納入并強化健康和傳統食養內容,制定健康營養川菜示范食譜,引導餐飲企業、集體食堂以及家庭健康烹飪。
《方案》提出,要協同共享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市場監管、衛健、教育、體育等信息數據資源,推動“互聯網+營養健康”體系建設,依托“天府市民云”手機APP等平臺提供普適性營養指導及個性化營養服務。建立市級營養與食品安全科普平臺,將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納入居民健康素養調查內容進行定期評估。
將陸續開展系列營養健康重大行動
隨著《方案》實施,一系列營養健康重大行動也將陸續開展。
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開展孕前、孕產期營養評價與干預。提高母乳喂養率。培養科學喂養行為,改善母乳喂養環境,在公共場所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母嬰室。將母乳喂養納入“愛嬰醫院”考核指標。落實純母乳喂養嬰兒的女職工增加一個月產假的規定,提高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率。
學生營養改善行動。開展學生超重、肥胖及其他營養不良干預,學生肥胖率上升趨勢得到減緩并最終有效控制。開展“學生飲用奶推廣計劃”,到2020年和2030年,中小學生奶及奶制品攝入量達到推薦標準的人數占比分別提高10%和35%以上。在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內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供應,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老年人群營養改善行動。開展老年人群的營養狀況監測、篩查與評價工作,將老年人群營養健康狀況納入居民健康檔案,逐步覆蓋全市80%以上老年人群。開展以老年人群為關注重點的營養社區創建工作,為居家養老人群提供膳食指導和咨詢,指導醫院、社區食堂、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機構營養配餐。
本報記者 張家華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