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 警惕5種“開學病”
9月是開學季,幼兒園、中小學等短時間內學生大量聚集,人群流動性增強,極易給病菌傳播創造條件。再加上夏秋交替之際,晝夜溫差增大,部分新生還不能適應新環境,很容易患上“開學病”。開學季要警惕哪些高發疾病?下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健康頻道為您總結。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好發于低齡幼童,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大多以輕癥病例為主,但極少數病例會出現病情加重轉為重癥病例甚至死亡病例。
應對措施:飯前便后,接觸孩子前,處理糞便、嘔吐物后均要及時洗手;每天要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有,則盡早就醫;EV71疫苗可預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等疾病。
開學恐懼癥
“開學恐懼癥”多表現為失眠、非睡眠時間嗜睡,以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等癥狀。比較而言,心理素質低且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以及一些過于追求完美學業的優秀生等五類學生屬于易發群體。
應對措施:孩子出現厭學情況時,不要一味橫加指責,而是要及時安撫、穩定孩子的情緒。專家提醒,新學期開始的前后一兩個星期,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學業上的壓力,要引導孩子從感興趣的科目或愛好入手,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進入學習狀態,督促孩子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學習狀態,以防無法適應突然的變化。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毒存在于呼吸道中,在咳嗽、打噴嚏時經飛沫傳染給其他人。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加之兒童情緒波動,自身體抗力會降低,容易生病。與普通感冒相比,除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外,一般比普通感冒發熱溫度更高,達39-40℃。流感容易產生并發癥,兒童抵抗力差,一定要很重視。
應對措施:開學季,流感有“抬頭”的可能。因此,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飲食上,注意清淡飲食,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瓜果、蔬菜等。
感染性腹瀉
夏秋交替之季是腹瀉等腸道疾病的高發期,這與夏秋交替氣溫變化以及飲食有關。隨著暑熱漸退,晝夜溫差加大,人體腸道抗病能力減弱,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就容易引起腹瀉,尤其是學校等集體場所更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腹瀉的癥狀大多表現為發燒、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
應對措施:預防腹瀉要注意衛生,勤洗手;不要暴飲暴食,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家長要杜絕給孩子吃冷飲;要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不吃冰箱儲存過久的食物。發生腹瀉后,不要隨便給孩子吃抗生素,容易造成菌群失調或延誤治療。出現腹瀉后,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若腹瀉持續不好轉,應及時就醫。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容易侵襲兒童和青少年,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征,大多有發熱及輕度不適,可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常見的并發癥為腦膜腦炎、睪丸炎等。托兒所、幼兒園和學校要注意防范。
應對措施:平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集體單位尤其幼托機構應加強晨檢,及時發現和隔離病人,做好幼托機構日常消毒;如果得了腮腺炎,要做好居家隔離,要到腮腫完全消退才能入托、入學,一般在3周左右;對易感兒童亦可接種流行性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免疫預防。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