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為何紛紛逆“勢”投資中國市場?
盡管全球車市不振,盡管今年以來車企凈利潤大多下滑,但依然擋不住跨國零部件巨頭投資中國市場的熱情。
9月7日,訪問中國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了偉巴斯特武漢新工廠的啟動儀式。此前,博世集團汽車多媒體事業部未來駕駛艙(上海)技術中心于浦東剛剛啟用。幾乎與此同時,日本電裝在中國投資的零部件工廠已經開工,世界500強企業霍尼韋爾公司將其汽車零部件的全球研發中心設在上海,豐田汽車公司與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中國企業簽下一攬子聯手開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技術合作協議……
“在汽車市場尚未回暖、業績并不理想之際,跨國汽車零部件巨頭卻依然布局中國市場,一方面體現了這些跨國公司的長遠投資戰略,另一方面也體現中國市場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逆風而行彰顯長遠戰略
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制造業再現回落,車市“寒流”席卷全球……今年以來,歐洲、美國、中國三大汽車市場汽車銷量均呈現不同程度下滑,跨國零部件巨頭也難以獨善其身。
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歐洲的新車注冊量為820萬輛,同比下降3.1%。來自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輕型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2.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透露,2019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為1232.3萬輛,同比下降12.4%。同時,印度今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持續走低,其累計銷量同比跌幅擴大至10.2%。
汽車業“寒流”迅速波及上游的零部件行業。根據跨國公司的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日本電裝利潤約為88.12億元,同比下跌近25%;法雷奧公布的利潤為5.7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億元),同比下降32%;安波福凈利潤為5.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億元),同比下降14%;博格華納凈利潤為3.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同比減少33%。
汽車市場跌跌不休,跨國零部件巨頭感同身受,已經開始縮減全年計劃,甚至裁員“瘦身過冬”。即使此時此刻,跨國零部件巨頭依然將關注中國市場,加大投入,持續增資,布局研發中心和制造基地。
作為跨國零部件巨頭之一的博世集團,從20世紀80年代就扎根中國市場。2018年,博世集團僅為中國汽車市場就提供了4800萬個傳感器,零部件業務在華總銷售額達人民幣1126億元,同比增長2.5%,占博世集團全球總銷售額的18%;博世集團在華新增投資高達人民幣78億元,同比增長近22%。
今年3月,博世集團在亞太地區的首個博世第二代智能助力器(最新一代制動助力產品)生產基地于南京正式啟用,這是博世集團在全球布局的德國、中國、墨西哥三大制造基地之一。其總建筑面積22400平方米,總投資額達人民幣7.7億元,供銷網絡覆蓋整個亞洲,包括中國、日本與東南亞等地區。該生產基地首條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約150萬臺,2020年初將開啟第二條生產線,預計到2021年,南京工廠將成為博世集團全球最大的第二代智能助力器生產基地。按照博世集團計劃,今年年內博世集團還要在中國建立全新的博世軟件中心。未來,該中心將為博世集團在中國所有業務板塊提供高質量的軟件支持,包括嵌入式軟件、基于云的數字化軟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應用程序等,預計至2020年,該中心的初期授資額將超過人民幣3500萬元。
1979年就進入中國的“百年老店”康明斯,2018年出貨量為150萬臺,其中在中國市場以50萬臺出貨數量首次超越美國市場。這家美國企業表示,2019年在武漢追加1.5億元投資,將康明斯中國研發中心的規模擴大三倍,引入新能源、壓縮天然氣、燃料電池等發動機技術研發,滿足中國汽車制造企業在柴油、壓縮天然氣、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多種動力方面的市場需求。由此,康明斯預測2019年銷售收入將比去年增長4%。
今年4月,采埃孚在江蘇的電子轉向工廠正式開工,有望成為該系統部件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今年以來,采埃孚加快了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在已經擁有了轉向、制動和乘員安全系統三個零部件工廠之后,近來又宣布將在江蘇新建一家底盤零部件工廠。據介紹,此次新建的底盤零部件工廠占地4萬平方米,擁有約400名員工,主要生產控制臂、轉向節、拉桿和塑料部件。其中,輕質材料的使用,如鋁合金和塑料結構件,將成為新工廠的特點之一,新工廠預計將于2020年7月正式投產。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采埃孚的主要市場,2018年,采埃孚實現對華銷售收入62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92億元),占其當年全球銷售額的近17%。采埃孚方面表示,未來計劃是將采埃孚亞太地區銷售額占全球銷售額比例提升至30%,當前中國市場占據了整個亞太地區銷售額的80%。因此,中國市場將成為采埃孚亞太地區的發展重點。
“車市降溫讓大家過得都不輕松,更應加強修煉‘內功’。從中長期來說,我們對中國市場依然充滿信心。”近日,博世集團汽車多媒體事業部全球總裁斯坦芬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