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車市降幅將收窄 預計2020年實現增長
2014年,我國汽車銷量超2349萬輛,增長6.9%,增長幅度下降7%,當時汽車行業不少人士仍樂觀預測2015年的銷量會增長8%。2015年3月,記者獨家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博士,他表示我國宏觀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換擋期,對汽車市場產生了較大影響,預計2015年我國汽車銷量增長4.1%~5.8%。事實上,最終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7%,與王青的預測比較吻合。
今年迄今,我國汽車銷量出現了較大的下滑,記者再次獨家專訪王青博士,而他對今后的市場并不悲觀。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中國汽車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是28年來首次下滑,汽車市場形勢嚴峻,汽車企業感到空前的壓力。王青認為,當前的汽車銷量下滑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居民杠桿率快速提升抑制汽車消費,汽車消費的空間仍然較大。以下為王青主要觀點:
下滑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與以往增速回落不同,本輪汽車市場呈現整體性下滑,尤其是主要車型和市場出現了大幅度下降。比如,2018年SUV車型的市場占有率達42.2%,2019年上半年增速降低13.4%。大城市的汽車消費增量不高,汽車企業普遍渠道下沉,積極開拓四五線市場。2018年縣域城市占有率達28%,2019年上半年增速降低22%。
我國汽車市場已經從中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增速回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增長幅度下滑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在下降趨勢中,我國汽車市場每年增速降低2%~3%屬于正常情況,最近一段時間降幅比較大,有短期因素疊加的影響。
2014年,我國千人汽車擁有量首次超過100輛,市場基本結束高速增長階段而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2018年,我國千人汽車擁有量約為166輛,我國汽車市場逐步從中高速增長階段轉向中低速增長階段。
從千人汽車保有量來看,我國汽車消費已經到了一個坎,以往,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約12%,如今下降到4%-5%,市場需求下滑非常明顯,這說明潛在的購買需求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釋放。依靠增量推動汽車市場銷量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從汽車市場自身發展階段上看,我國汽車市場和汽車消費在結束高速增長階段后,正在處于第二次自然回落階段。
國際環境對我國宏觀經濟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汽車消費需求下降與宏觀經濟形勢相匹配,宏觀經濟形勢下滑影響汽車消費需求。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汽車消費需求下降與宏觀經濟形勢偏緊互為因果。
近年來出臺的多項政策對汽車市場銷量帶來了直接影響。全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包括京津冀及華北西北部分省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成渝地區,這些省市汽車銷量約占全國銷量的40%-50%。國五升級為國六導致部分地區可供消費者選擇的車型偏少,有些地區沒有及時供應國六車輛,引發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
汽車企業為了應對國六升級,對國五車型采取大幅降價措施,引發了強烈的市場價格波動和消費者觀望情緒,加大了汽車市場的下行壓力。此外,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影響下,部分新能源汽車需求集中在2019年一季度釋放,二季度中后期增速出現大幅回落,也對汽車市場下行產生了一定疊加作用。
前期支撐商用車銷量增長的政策因素減弱,受基建、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影響,導致商用車市場也出現了負增長。
居民杠桿率提高過快抑制汽車消費
多年來大家普遍認為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傷害,也對整體消費產生擠出效應,這導致汽車市場銷量出現大幅度的下降。
然而通過仔細分析數據發現并非如此。住宅價格在一段時期的快速上漲,并不直接引發汽車市場增速大幅降低,這只是一個間接影響因素。通過國內外住宅價格變化與汽車銷量的相關性分析可以發現,住宅價格劇烈波動對車市中長期和短期影響有所不同,當住宅價格溫和波動時,與汽車銷量并無明顯相關性。
單獨分析住宅價格大幅上漲時期的數據,可以發現住宅價格波動與汽車銷量增速呈現同向變化的情況。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當住宅價格大幅上漲,人們囿于自己的經濟實力,有些人購買了比較偏遠樓盤,為了上下班方便,不少人選擇購買車輛。因此,住宅價格劇烈波動在短期內會拉動汽車銷量增長。
真實的影響因素是居民杠桿率提高過快抑制汽車消費。房價快速上漲與收入、家庭剛性支出等一起影響居民杠桿率,進而影響到居民消費決策,對汽車消費產生影響。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到,我國居民杠桿率變化與汽車銷量增速變化的負相關更加明顯。
從短期來看,國際環境將日益明朗化,市場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也將穩定。下半年消費、投資、出口、工業等主要指標將會趨穩;隨著住宅市場價格的穩定和收入繼續穩定增長,居民杠桿率快速提高的勢頭會有所抑制。
2019年下半年,汽車銷量降幅將會收窄,實際增長率也將逐步向潛在增長率回歸,下半年汽車市場尚不存在大幅回升的條件。隨著市場逐步修復,以及實際增長率繼續向潛在增長率回升,預計2020年市場將脫離負增長并實現增長。
應適當調整政策促進汽車消費
我國汽車市場正從增量拉動向增量擴張和存量調整升級轉變。盡管汽車市場存在諸多不利因素,我國汽車消費空間仍然較大。在盡力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條件下,應該把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結構調整上。
加快鼓勵更新、淘汰老舊車輛,對汽車市場消費有促進作用。在已經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區域和城市,進一步落實周邊省市二手車遷移等方面的相關政策,建立新車銷售與二手車交易的良性互動機制。對于尚未實施國六排放標準的地區,應明確按照既定進度實施排放標準升級,不鼓勵短期跟進和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以穩定市場預期。
為了加速更新、淘汰老舊車輛,應該增加老舊車輛的使用成本。同時,通過設立專項補貼,在全國范圍鼓勵國三及以下排放老舊在駛車型更新。
調整汽車消費稅費結構,引導綠色消費、合理消費。針對不同技術路線和排量車型,調整車輛購置稅、消費稅等稅率,重點鼓勵小排量、高排放標準和新能源汽車消費。例如將購置稅稅率與排放標準掛鉤,適當降低1.5升及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率,階段性下調國六排放標準車型購置稅率。借助稅收手段促進汽車消費結構優化,并刺激國六排放車型銷量。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之一,繼續加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引導限購城市合理制定和動態調整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牌照比例,逐步增加新能源汽車牌照數量及比例,緩解牌照排隊現象。
限行限購對汽車消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限購城市,允許已購燃油汽車消費者增購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已成為抑制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重要短板之一,繼續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并優化布局。“雙積分”政策是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措施,可以探索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雙積分政策框架中。
政府部門積極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應繼續提高政府、國企公務用車新能源汽車的采購比例。鼓勵城市巡游出租車、網約車和分時租賃用車使用新能源汽車,并在牌照、停車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短期內可以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有很多,政策出臺前需要進行總體評估。每一項政策從單個部門的角度考慮,都有相當的合理性,但對總體市場并不一定起到積極作用。各部門、各地方在實施新的汽車產業和消費政策前,應強化部門與社會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合理把握出臺時機和節奏。
當前不宜再出臺短期刺激政策根據以往政策效果,這樣對后期市場穩定運行更為不利。綜合國際經驗推算和模型預測等方法,不考慮商業模式創新對汽車消費的影響,到2028年我國汽車總保有量將接近4.1億輛,千人汽車擁有量約288輛,屆時新車產銷規模將保持在3300萬輛左右。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