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來了!
如何建成家門口的好學校?
名校支持
每一所實驗校確定1所優質名校作為“支持學校”
名師引導
為每一所實驗校選派1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和2名名師(含培養對象)
增強師資
組織開展實驗校校長三年集群式培訓,促進一批初中校長成長
專家指導
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于3名指導專家
評價導向
將“強校工程”納入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
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緩解家長對于子女的“小升初入學焦慮”,11月18日,成都市教育局印發《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將通過制度創新、政策扶持、評價導向,激發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學校(以下簡稱“實驗!保┑膬壬鷦恿,經過3-5年的努力,使實驗校教育質量、辦學水平明顯提高,師資水平明顯增強,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建成一批“家門口的好學!。近期,成都市教育局將集中公布全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名單。
公辦初中如何強校?
《方案》列出八大舉措
《方案》指出,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遴選確定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并研究制定本區(市)縣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施方案,指導實驗校制定“強校工程三年行動方案”。成都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將組建項目團隊跟蹤研究和協助推動強校工程建設。
扶持獎勵方面,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在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分配中,向實驗校予以傾斜。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評優、評先和晉級等方面,對考評達標的實驗校予以傾斜。
1
名校名師支持引領
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每一所實驗校確定1所成都市領航高中或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新優質學校等優質名校作為“支持學!,采取集團化辦學、名校領辦、委托管理、捆綁結對、強校帶弱校或依托高校共建附屬學校等多種方式,促進實驗校與支持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養、教研科研、教學設施和學校治理等方面共建共享。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為每一所實驗校選派1名市級名校長(含培養對象)和2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積極選派實驗校管理干部和學科教師到優質學校掛職交流和跟崗學習。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企業及社會專業機構參與實驗校建設,幫助學校在課程建設基礎上,共建辦學特色。
2
聯動實施強師計劃
實施“初中校長研修共同體計劃”,結合“初中領航校長”培養,組織開展實驗校校長三年集群式培訓,提高校長的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領導水平,促進一批初中校長成長。通過聯合培訓、聯體研修、聯動科研、開發共享課程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升實驗校干部管理能力和教師的專業能力。對實驗校教師實施分類、分層次培養,通過市級名師帶教、區(市)縣級名師帶教、區(市)縣教研員帶教、支持學校骨干教師帶教四個層次,為青年教師分層配備指導教師,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事業情懷與職業境界,提升課程實施力、課堂效能,形成“專家引領、任務驅動、同伴互助、研訓一體”的教師培養模式。將實驗校優秀青年教師納入到區(市)縣學科中心組發揮骨干引領作用,市本級骨干教師培訓優先考慮實驗校教師。
3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落實備課、上課、作業設計與反饋、輔導、學業評價教學環節基本規范。堅持“以學定教、以評促教、教學相長”,構建“傳統與現代融合,文化與科學互動,學習與研究并行”的課堂教學體系。轉變教與學的方式,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鼓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效益。重視學科與生活、學科與科技的聯通,充分挖掘各學科育人獨特價值,激發學習內動力,培養學習意志,形成關鍵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4
激發自主辦學活力
校長帶領全體教職工配合專家開展起點評估,通過深入調研和排摸,找準問題,并從歷史和現狀、軟件和硬件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取自身成功基因,梳理發展需求,找準變革切入點,編制本校“強校工程三年行動方案”。用好政策優勢和支持學校的資源條件,從資源配置、學術研究、考核評價等方面,以項目創建為抓手,明確提升目標、分類任務,找到落實規劃的操作載體。鼓勵實驗校開展優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內生性課題研究,市、區(市)縣教研部門列入重點課題予以支持指導。
5
專家團隊專業指導
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組建專家團隊,指導各實驗校開展基于實證的課程改革、課堂優化和學校改進實踐研究,提高育人科學性和實效性。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區(市)縣級專家團隊,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于3名指導專家。專家對實驗校進行起點評估,查找制約發展的短板、發掘改進辦學關鍵要素,指導實驗校制定學校三年行動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對學校開展全程專業指導。市或區(市)縣教研部門每學期組織各學科教研員對每一所實驗校進行集體教學視導,指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
信息技術融合應用
提高實驗校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運用能力,鼓勵教師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式,助力課堂教學變革。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學設計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探索彈性作業。積極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學業質量分析與評價,精準指導學校教師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輔導。充分利用四川云教名校直播課堂、成都數字學校等遠程教學資源平臺,發揮“一塊屏”的精準教育幫扶作用,讓每一所實驗校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7
強化評價監測導向
建立“督政-督學-監測”一體的評價監測機制,保障強校工程實施。將“強校工程”納入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把考核結果作為評價政府履職行為、學校辦學水平、實施績效獎勵的重要依據。各區(市)縣教育督導部門要開展強校工程建設專項督導,重點監測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機構定期對實驗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以及興趣特長養成等評價指標進行測評和問卷調查,作為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
8
建立協同推進機制
建立基于共享互惠的校際資源配置與優化制度,構建師資輸入輸出機制,形成名師領軍新樣態。建立市、區(市)縣兩級定期交流研討和互學分享機制,定期推出一所初中學校,以學校取得的階段性改進成為主題,及時分享、反饋、傳遞有價值的教改經驗。建立強校工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編發“成都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工作動態”和開展研討交流,加強指導督促,促進交流共享。
解讀
公辦初中要更強
才能真正緩解小升初的民辦擇校焦慮
11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教育奮進看落實”新聞通氣會,聚焦基礎教育熱點問題,教育部明確:要求各地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實行公辦民辦同步招生,并在明年招生入學工作中全面落實到位。針對目前很多家長反映有些民辦學校通過舉行冬令營提前招生的現象,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明年民辦學校也必須實施搖號招生方案。
這一明確的信號釋放,再次確定了明年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將采取100%搖號的方式招生,而當民辦學校不能再“掐尖”選擇生源以后,家長對于子女的升學焦慮,尤其是小升初階段的升學焦慮是否就能得到緩解呢?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此前撰文表示,“民辦學校舉辦的冬令營這么火爆,不是‘掐尖’招生就能解釋的。不了解家長的訴求,推行公辦民辦同招,以及民辦學校電腦搖號入學,即便遏制了民辦學校的擇校熱,也無法緩解家長的擇校焦慮!
他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形勢,如果民辦學?梢匀锌绲貐^招生,可以提前招生,招生可以舉行面談,用不了多久,北京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辦學局面就會和上海差不多——民辦學校受家長追捧,而公辦學校則相對‘落寞’……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這是回應輿論要求治理民辦學校招生的呼聲!
同時,他指出“購買學區房、選擇民辦學校,都屬于擇校行為,當前的治理,是堵住家長的擇校行為——買學區房進不了心儀學校,就不要買了;民辦學校沒有提前招生,也就不要花心思了。從道理上講,這會降低擇校意愿,就讓孩子讀家門口的學校算了。可是,當家門口的學校,確實和其他公辦學校有不小的差距,有多少家長會坦然接受?”因此他認為,當前的問題在于:“公辦義務教育資源本身不均衡”,“民辦學!狻猩卫,還需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來緩解家長的擇校焦慮。”
對此,成都教育業內人士表示,可以說成都市教育局印發的《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施方案》,正是對這一關鍵問題的回應,只有當公辦初中的發展真正達到優質均衡,當家長都愿意將孩子送進“家門口的好學!睍r,家長的擇校意愿才會從根本上降低,也才能真正緩解家長對于子女的升學焦慮。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